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工信局关于印发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53/2019-0006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工信装备〔2019〕151号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
生成日期:2019-08-08 公开日期:2019-08-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制造强市建设发展水平,制定《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
市工信局关于印发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辖市、区工信局(经发局),各相关处室:

为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常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制造强市建设发展水平,经研究同意,制定《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人:装备工业处  戴兆钧,联系电话:85681233。

2019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常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制造强市建设发展水平,特制订2019年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示范引领、系统推进,强化基础、培育生态,分业分类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创建,推进智能制造基础支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交流合作体系建设,构建智能制造良好产业生态,切实引导企业加快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增强常州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2019年目标:全年创建1家省级智能工厂,新增1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新增30个市级智能车间和20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全年新增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3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全年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7个,新增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50个。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规划与战略引导

密切跟踪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部署,配合省工信厅做好《扬子江城市群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编制。开展智能制造区域性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我市智能制造发展。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规划处、装备工业处、信息化发展处、技术创新处)

(二)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制造业“双创”平台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和省示范项目。深入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133”工程和“365”工程。(装备工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综合规划处)

2.推动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按照“产程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换、产业互融”要求,分业分类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改造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提升,创建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系统、软件进行产线技术改造,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力争全年创建1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0个市级智能车间和20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装备工业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处室)

3.开展行业典型示范推广。面向机械、汽车、医药等典型行业国家和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引导行业企业对标学习和赶超。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制造专题推广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发展竞争力。深化软件企业“腾云驾数”转型升级计划,积极开展第二批利用数智云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骨干企业的申报工作,持续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评选,大力推动场景式应用。(装备工业处、服务体系建设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信息化发展处,各相关处室)

4.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国家智能制造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在建项目的管理,落实各级工信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和资金使用安全。按照国家要求,严谨有序做好国家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装备工业处,各相关处室)

(三)推进智能制造基础建设

1.加强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推进高端装备关键件、新材料和光伏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围绕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需求,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等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继续保持我市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及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总量处于全省前列。支持企业围绕智能制造,积极开展“工业四基”研究,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工业强基发展重点,做好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储备、申报、跟踪、服务等全流程管理和服务,确保强基中标项目数保持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组织开展“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支持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企业研发机构,新增2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装备工业处、信息化发展处)

2.加强智能制造自主装备、系统、软件研发。实施首台(套)智能制造重大装备培育计划,编制我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产品汇编,加大我市首台(套)推广应用力度。支持装备企业服务智能制造,联合用户企业开展重大生产设备、成套生产线的研发。围绕《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求,遴选企业申报“一条龙”应用计划,对列入国家应用计划的示范企业(项目)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关键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立工业APP培育工作体系,培育发展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等工业软件。(装备工业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3.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建设。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牵头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协助做好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工业大数据标准以及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等软件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云计算、大数据标准等重大标准的落地应用与推广。(装备工业处、技术创新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信息化发展处)

(四)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

1.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建设。推动贯标工作进一步向市、区、县、细分行业及供应链上下游各个方向渗透,培训、宣贯活动加快覆盖各类工业园区与产业集聚区。按照工信部新版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启动100家企业贯标,新通过40家。引导和推动各级工信部门推广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行业处室)

2.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工程,带动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行业处室)

3.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建设一批在行业内、省内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继续推进星星充电、天正工业、航天云网等3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支持中机云创、苏文电能、大备智能打造行业级平台,鼓励龙头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中国信通院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测试诊断等工作。(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行业处室)

4.大力实施“企业上云”计划。立足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力争2019年,新发展3000家上云企业和万台设备上云,重点建设180家星级上云企业。打造五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等标杆项目。(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行业处室)

5.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聚力创新、突出应用、强化带动,培育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以大数据为核心、智能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和工业APP重点工程。积极承接“数动未来”全省行活动,分行业梳理问题、寻找痛点。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等,大力培育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的工业APP 开发。(信息化发展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6.实施 “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中小微企业深度融合。扶持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平台,通过推进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运用,倒逼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省工信厅部署下,组织企业参加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对接行”服务专场活动。(中小企业促进处、装备工业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

7.健全工控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试点示范和工控系统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工控安全服务机构、应急处置服务机构、风险评估备案机构等支撑队伍。(信息化发展处)

(五)完善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推动资源整合能力强、能够有效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服务机构牵头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项目诊断,跟踪培育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智能制造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自主装备、软件、系统的集成化、示范化应用。(装备工业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服务体系建设处)

2.加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聚焦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市级以常州市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整合各部门资源,构建跨部门、集成化、网络化的新型服务模式;各辖市(区)、镇(街道)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继续开展省级优秀工业APP及其开发平台、测试床等申报活动,推动全市工业APP培育工作。鼓励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深入开展“高校进企业、企业进高校”双进活动,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加强校企技术、人才交流互动。(服务体系建设处、中小企业促进处、装备工业处)

3.加强智能制造专业化人才建设。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聚焦十大产业链,全面开展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各项培训工作,全年新增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5000人次。举办4期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研修班、6期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40期“工信讲坛”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工信局举办的智能制造相关的专题培训班,提升相关企业智能制造认识水平。举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i创杯”等活动,组织企业申报互联网、大数据领域新锐人物和创新力产品评选。(产业人才与合作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4.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改造升级工程。配合省工信厅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继续培育我市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亿元以上中小制造企业装备改造升级。(服务体系建设处、装备工业处、信息化发展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中小企业促进处)

(六)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交流合作

1.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平台建设。办好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努力把博览会打造成常州又一个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的品牌活动,使之成为展示常州城市形象的新窗口、集聚创新资源的大平台,为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开放合作发挥更大作用、增添更强动能。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组织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与需求企业进行对接,推动优秀国产装备、国产系统、国产软件示范应用。(装备工业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综合规划处、两化融合推进处,各有关处室)

2.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常州市中德创新园、中以产业园、中英科技桥技术转移中心和牛津大学(常州)ISIS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现有平台和载体,加强与德国、以色列、英国相关机构以及有关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建立覆盖技术合作、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多领域的对接交流机制。继续推进和支持中德创新园、中以产业园等对外合作项目建设。继续组织申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产业人才与合作处、装备工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

3.推进与龙头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常州市与华为、中兴、腾讯等重点企业合作,推进阿里云、航天云网、数码大方、天正工业、万帮充电、电信、移动、联通等云服务平台企业与全市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各相关处室)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目标管理与进度督查。分解落实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智能制造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任务的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装备工业处、办公室,各相关处室)

2.完善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中央、省各类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聚焦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常政办发〔2017〕144号),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杠杆引导作用,实现精准扶持。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8〕115号),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作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深化产融合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智能制造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规划处、装备工业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中小企业促进处)

3.加强工作宣传。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宣传智能制造政策措施、企业典型、成功案例,与新华社智库、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宣传常州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提升智能制造新闻信息推广能力,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办公室,各相关处室)

4.加强协调联动。各辖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计划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各辖市、区工信部门)

2019年常州市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

序号

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

责任处室

配合处室

上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1

2019年,全市创建1家省级智能工厂。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2

2019年,全市新增1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投资与技术改造处

各相关处室





3

2019年,全市新增30个市级智能车间。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4

2019年,全市新增20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5

2019年,全市新增3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6

2019年,全市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7

2019年,全市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7个。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8

2019年,全市新增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50个。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规划与战略引导。

9

密切跟踪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部署,配合省工信厅做好《扬子江城市群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编制。

综合规划处

各相关处室

完成分市创建方案,按时报省工信厅。

按照创建要求,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区



10

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德合作试点示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制造业“双创”平台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专项等国家示范项目。

装备工业处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跟踪国家通知要求,组织申报项目。

11

深入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133”工程和“365”工程。

两化融合推进处







(2)推动智能车间(工厂)建设



12

创建1家省级智能工厂。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按省工信厅要求组织申报。

13

全年新增1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投资与技术改造处

各相关处室

建立省示范智能车间培育库,组织专家现场诊断。

联合市财政局开展申报工作,做好项目初审。配合省工信厅专家组现场核查。

14

全年新增30个市级智能车间、20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开展市级智能车间认定

组织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申报



(3)开展行业典型示范推广



15

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制造推广专题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发展竞争力。

装备工业处

投资与技术改造处、服务体系建设处、两化融合推进处,各相关处室

在省工信厅部署下,组织企业开展中小微企业智能制造推广专题活动。

16

深化软件企业“腾云驾数”转型升级计划,积极开展第二批利用数智云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骨干企业的申报工作,持续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评选,大力推动场景式应用。

信息化发展处

各相关处室

开展调研,梳理符合“腾云驾数”转型升级计划的软件企业。

组织软件企业申报“腾云驾数”转型升级计划。



(4)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建设



17

做好国家智能制造项目申报和国家爱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竣工项目验收工作。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根据项目建设周期持续推进。



(三)推进智能制造基础建设



(1)加强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攻关



18

做好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和服务,确保强基中标项目数保持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

投资与技术改造处

各相关处室

建立工业强基项目储备库,做好2019年工业强基方向申报工作;组织企业编制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参与招投标。

做好中标项目的跟踪服务,督促项目加快实施,服务到期项目申报竣工验收计划,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绩效自评。

19

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企业研发机构,新增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技术创新处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装备工业处

支持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2)加强智能制造自主装备、系统、软件研发。



20

实施首台(套)重大装备培育计划,支持装备企业服务智能制造,联合用户企业开展重大生产设备、成套生产线的研发。

装备工业处

技术创新处

落实省工信厅工作安排。

21

加快建立工业APP培育工作体系,培育发展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等工业软件。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装备工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

调研企业,指导企业培育MES、ERP等工业软件,并落实省工信厅工作安排。



(3)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建设



22

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牵头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加强智能装备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生产工艺标准化。强化工业大数据标准以及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等软件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云计算、大数据标准等重大标准的落地应用与推广。

装备工业处

技术创新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贯彻落实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南。



(4)推进智能制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3

扩大“企企通”工程覆盖范围,加快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发展处

各相关处室

全年新增1千家以上“企企通”应用企业,争取在部分园区开展5G试商用部署。



(四)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



(1)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建设。



24

推动贯标工作进一步向市、区、县、细分行业及供应链上下游各个方向渗透,加快覆盖工业特色园区与产业集聚区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进工作。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按照工信部新版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启动100家企业贯标,新通过40家。



(2)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



25

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3)推进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设。



26

重点推进建设一批在行业内、省内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继续推进星星充电、天正工业、航天云网等3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支持中机云创、苏文电能、大备智能打造行业级平台,鼓励龙头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申报省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重点培育项目,申报国家级平台项目;组织参加省工业互联网大会。

跟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重点培育项目建设发展,组织专家组咨询诊断。



(4)大力实施“企业上云”计划。



27

立足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力争2019年,新发展3000家上云企业和万台设备上云,重点建设180家星级上云企业。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打造五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等标杆项目。根据省工信厅安排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星级上云企业认定。



(5)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28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聚力创新、突出应用、强化带动,创建有特色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培育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和工业APP重点工程。

信息化发展处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申报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积极承接“数动未来”全省行活动。



(6)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



29

重点抓好中小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小微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扶持一批市场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促进处

装备工业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

积极争取省工信厅在我市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

把平台向全市中小微企业推广,推动企业应用平台。



(五)完善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30

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推动资源整合能力强、能够有效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服务机构牵头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项目诊断,2019年重点跟踪培育30家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智能制造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自主装备、软件、系统的集成化、示范化应用。

装备工业处

投资与技术改造处

两化融合推进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下发通知,征集重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汇编其典型案例,组织供需对接活动。

组织申报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供应商名录。



(2)加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



31

聚焦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开展省级优秀工业APP及其开发平台、测试床等申报活动,推动全市工业APP培育工作。

服务体系建设处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中小企业促进处

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优秀工业APP及其开发平台、测试床等。

32

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计划。

服务体系建设处

中小企业促进处

组织企业参加产业升级专题培训。



(3)加强智能制造专业化人才建设。



33

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聚焦十大产业链,全面开展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各项培训工作。举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i创杯”等活动,组织企业申报互联网、大数据领域新锐人物和创新力产品评选。

产业人才与合作处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举办1期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研修班、3期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15期“经信讲坛”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申报互联网、大数据领域新锐人物和创新力产品评选。

举办3期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研修班、3期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25期“经信讲坛”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i创杯”等活动。



(4)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改造升级工程。



34

配合省工信厅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继续培育我市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亿元以上中小制造企业装备改造升级。

服务体系建设处

装备工业处、信息化发展处、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组织企业上线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云服务平台。



(六)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交流合作。



(1)积极推动重大活动平台建设。



35

办好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

两化融合推进处

信息化发展处

各相关处室

做好承办工作。

36

组织企业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产业人才与合作处

各相关处室

根据统一安排,组织相关企业参会。

37

组织企业参加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

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

各相关处室

根据统一安排,组织相关企业参会。

38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智能制造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与需求企业进行对接,推动优秀国产装备、国产系统、国产软件示范应用。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制订对接活动方案,组织对接活动。



(2)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39

加强与德国、以色列、英国相关机构以及有关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建立覆盖技术合作、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多领域的对接交流机制。继续推进和支持中德创新园、中以产业园等对外合作项目建设。

产业人才与合作处

装备工业处、两化融合推进处

密切工作联系,支持相关工作。

40

继续组织申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根据国家通知要求组织申报项目。



(3)推进与龙头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41

推进华为、中兴、腾讯、阿里云、航天云网、数码大方、天正工业、万帮充电、电信、移动、联通等云服务平台企业与我市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两化融合推进处

各相关处室

开展“企业上云”培训推广及“百企义诊”活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目标管理与进度督查。



42

分解落实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智能制造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任务的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

装备工业处、办公室

各相关处室

下发年度工作计划,上半年进行工作情况跟踪。下半年进行工作情况跟踪,总结全年工作。



(2)完善政策支持。



43

聚焦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杠杆引导作用,实现精准扶持。

综合规划处

装备工业处、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各相关处室

研究制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组织智能制造项目申报。加强跟踪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4

深化产融合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智能制造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装备工业处

各相关处室

落实省工信厅工作计划。



(3)加强工作宣传。



45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宣传智能制造政策措施、企业典型、成功案例,与新华社智库、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宣传常州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办公室

各相关处室

根据装备工业处等处室提供的智能制造典型企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本委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进行宣传。



(4)加强协调联动。



46

各辖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计划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各辖市、区工信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