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3年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488/2014-0001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发〔2014〕1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14-01-26 公开日期:2014-01-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总结2013年常州市教育工作情况
2013年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3年,常州教育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推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转型发展有新进展

    (一)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制定并实施新三年校安工程计划,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全年改扩建、加固校舍141万㎡,全市校舍安全比例从35.8%提高到49.1%。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完成投资4.2亿元,施工面积约21万㎡。实施幼儿园项目19个,交付使用10所。殷村职教园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建成,环园区道路全部贯通,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项目已经完成总平设计。

    (二)教育信息化稳步实施。建设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基地、网络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实施“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和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3所学校入选全国百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出台教育信息化指导意见,继续举办干部教育信息化学习班,组织高中校长专题学习考察信息化推进办法,不断推进以反转课堂实验、微视频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探索、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主要方向的“e学习”实践,全省小学数字化学习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推进职业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引进和开发一批网络课程和仿真教学软件,部分学校已装备、使用“凤凰创壹”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三)教育国际化不断拓展。中外学校交往活跃有序,局属学校新增5所国际友好学校,市五中学生美术作品展在德国举行,接待境外人士来访24批次100余人,派出各类团组32批次80余人。首次承办AFS项目来华学生抵达(华东区)培训,接待9个国家的学生22人。汉语国际推广成绩突出,承办“2013汉语桥—汉风龙韵夏令营”,累计接待外国师生人数接近600人,2名老师通过国家汉办组织选拔考试赴美教授汉语。国际理解教育顺势推进,25所试点校通过学科渗透、校本课程、文化交流等途径积极探索。涉外办学工作稳中有进,涉外管理服务逐步优化,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推进,天合国际学校全面招生、运行良好。全市聘外教育机构突破80所,聘外近300人次。

    二、协调发展有新突破

    (一)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扎实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和检查。协助辖市(区)推进幼儿园建设,促进各辖市(区)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稳步增长,增加市级财力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对各辖市(区)学前教育重点项目给予扶持。严格规范办园行为,所有注册幼儿园均达市合格园标准。稳步实施学前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全市创建省优质园6所,省优质园复审21所,创建市特色园7所,合格园转市优质园11所。

    (二)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深入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所有辖市区均以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督导评估。合理调整热点学校学区,热点普通高中统招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保持70%,热点学校择校生比例和班额进一步下降。深入实施“蓝天计划”,停办一批简易学校,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达90%。稳步推进轮岗交流,干部、教师、骨干教师均按不低于15%的比例交流。推进集团化办学,局属3所优质初中与天宁区3所薄弱初中实行一体化办学,省常中、外国语学校等学校与戚墅堰区政府达成办学协议,全市基础教育阶段组建教育集团、办学共同体52个(义务教育27个),开展首届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先进评选工作。开展优质学校复评,省优质中小学比例超过82%。

    (三)职教发展更加突出创新。按照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刘国钧高职校、旅游商贸高职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溧阳中专校通过“国示范”验收。8所学校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其中金坛中专校、溧阳中专校、卫生高职校被列入首批正式启动项目建设的学校。18个实训基地被列入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首批将有3个实训基地率先启动建设。新增10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总数达30个。启动“万事达—光华”常州市职业学校创业行动,获“万事达”5万美元资助。荷兰G-STAR基金会现场考察我市职业学校创业教育,9个学生创新项目、11个创业项目被立项资助。在全省率先实施职校“三创”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衔接试点进一步发展,中职与应用本科衔接项目拓展到常州大学、常工院、江苏理工学院和4所“囯示范”职业学校,项目达6个。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建成职业教育集团9个。举办第四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四)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开放大学。推进省、市社区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增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个、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4个、市级社区居民(村民)学校62所,评选市级社区教育示范镇(街道)6个、社区教育优秀培训项目10个,培育社区教育培训项目20个。举办第八届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建成第二批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10个。规范社会办学,首次在全市A级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推行创建品牌培训项目制度,新增A级办学机构6家。“学习型城市建设常州案例”被收入《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全国共16个),专题片《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一天》被收入《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视频集)》,我市与北京、深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常州分别在1月召开的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工作会议、7月召开的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成立大会、10月召开的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会、12月召开的全省社区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上作交流发言。

    三、队伍建设有新成效

    (一)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召开常州市第六个师德建设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常州市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600名新教师举行宣誓仪式,表彰100名常州市师德模范和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个。做好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大力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经验,以劳模、名师引领和带动团队建设。开展优秀师德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师德案例477篇。大力宣传退休教师孙国华先进事迹,放大典型效应。

    (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参与、承办国家、省级培训项目60多项,网络培训参与率、合格率均达100%。“名师大学堂”开出86门课程,参训教师近1.9万人次。与南师大联合举办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力量高级研修班,100多位教师赴海外培训。65个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高效运行,引领、提升全市650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发展。形成全市联动、层级递进的“五级梯队”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教坛新秀、能手的评选管理方式重心下移,评出教坛新秀257名、教学能手160名。市级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5.37%,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达80%。

    (三)创新教师队伍聘用和管理机制。试点培养小学本科男教师,从全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品学兼优的男生40名,以“5+2”方式进入江苏教育学院定点培养。优化教师公开招聘方式,局属学校新教师招聘笔试第一次将“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以占10%的比例计入面试资格线,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选拔,通过绿色通道特聘优秀研究生20人。继续实施“普通高中优秀毕业生报考重点大学师范类专业免费培养”和“幼儿男教师免费培养”工作,27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已进入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就读,目前,我市共有省、市培养的免费男幼师149名。根据岗位设置规定的结构比例和评聘结合原则,以“多元评价、网络评审”方式,顺利完成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依法规范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1698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四)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定实施《2013年常州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意见》,出台《2013年“好班子”考评办法》。积极做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组织6个辖市、区58名受训学员共听取23场报告。全力做好农村中、小学校长省市合作培训项目。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创新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提升干部信息化素养和领导水平,举办“大数据催生教育智慧,云课堂助推学习变革”为主题的全市教育系统暑期领导干部研修班,开展“新学校行动研究”和“技术推动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校长沙龙活动和校长学习成果分享论坛等,组织高中校长赴上海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培训。

    四、教育质量有新提升

    (一)德育工作实效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开展“青春志•中国梦”大型青春诗会活动,开展第九届生命教育月活动,确定常州市首批中小学生命教育示范学校32所。召开2013年常州市中小学公民教育现场会,全市263个公民教育项目在国家级、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基于社会参与的常州市中小学公民教育》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整合全市70多所学校的义工服务组织,成立常州市中学生义工联盟。举办“走进56号教室,对话全美最佳教师”专题活动,承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专题研讨现场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折翼天使圆梦行动”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教育活动。

    (二)科研与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整合资源组建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扎实开展调研、质量检测、业务指导、研讨等工作,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实施全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新增省级课程基地10个、市级课程基地24个,8个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接受省级视导。开展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参加省第三届自制教玩具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六项一等奖。开展全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共评出特等奖19项、一等奖29项,天宁区等4单位获优秀组织奖。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大赛,评出创新实验一等奖23项。

    (三)学生全面发展得到落实。大力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举报数量在全省最少。构建覆盖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全市共建监测点校24个(其中省级监测点校6个),在省内率先完成监测数据采集工作。深化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阳光体育夏令营、校园体育吉尼斯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常州市“育苗杯”运动会、常州市校园体育之星评比等活动,协助体育局举办市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主办常州市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经典江苏”全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小学生“咬文嚼字”汉字听写比赛等活动。学生学业水平保持高位,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参加全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一等奖7个、54个,职校生参加对口单招蝉联全省十四连冠。

    五、管理服务有新改善

    (一)教育管理更为规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以规范办学行为、工程基建、物资采购、人事招聘、干部选拔、招生录取等为重点加大监察力度。全面推进“六五”普法,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建设,开展法治歌曲唱响校园活动,教师网上法律知识考核合格率超过95%,被评为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先进集体。加强校车安全、食堂安全管理、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专项检查,开展护学岗和“文明交通”护学活动。制定冰雪低温天气、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预案,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撤销创建达标活动49项。扎实开展督政、督教、督学工作,启动挂牌责任督学工作。开展财务综合检查,严格规范教育经费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完成12个单位的审计工作。积极治理教辅材料散滥问题,严格执行教育部“一科一辅”要求。开展食堂普查工作,落实师生同质同价要求。

    (二)教育服务更有实效。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公众服务,“常州公开课”、“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公益活动”、“常老师在线”等服务品牌深受百姓欢迎,常州公开课开至24讲,优秀教师免费导学活动参加教师达5050人次,支持在家学习的“青果在线学校”正式运行,“常老师在线”成为龙城百姓有口皆碑的家庭教育网上交流平台。建立覆盖各学段的国家和地方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资助项目体系建设,全年落实政府性助学政策资金2亿元、接受社会捐赠700余万元,受助人次超过75万。积极参加“政风热线”活动,第一批参加“问政常州特别节目”,及时回应、解决市民诉求,举办网民走进教育、教育形势通报会等活动,开通各级教育政务微博,与中吴网合作开办“常州教育巡访”,开展“发现校园的美”网络宣传活动,促进市民、网民与教育行政沟通交流常态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