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75号的答复意见
索 引 号:MB1686948/2023-0002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金融监管局
生成日期:2023-05-17 公开日期:2023-05-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75号的答复意见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75号的答复意见
周菊仙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收悉,综合市财政局、人行常州中支、常州银保监分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号召,我市聚焦普惠金融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强供给、搭平台、降成本、优服务,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020年至2022年,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均实现翻番,贷款余额由805亿元攀升至1840亿元,年均增长超30%;贷款户数由5.68万户增加至15万户,年均增加3万多户。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发挥征信促融作用

一是构建“1+3”(省金融服务平台常州子平台+市级征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小额票据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缺信用、缺信息、缺征信”等问题。截至2022年末,征信平台收录了23家数据源单位、26.55万户企业、44900万条数据信息,并与各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信息服务协作关系。二是打造“常系列”普惠金融产品,通过运用不同市场主体的多维度数据,搭建信用信息数据库,构建信用评分模型,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精准“画像”,推出“常信贷”“常农贷”“常个贷”等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的可得性。截至2022年末,“常信贷”累计为8093户企业提供贷款10402笔、金额130亿元;“常农贷”支持269户涉农企业获得贷款余额53.22亿元;“常个贷”完成首批授信7户、金额248.30万元,发放贷款90.5万元。三是强化“银税互动”联动机制,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加强纳税信息运用,将纳税信用信息与企业融资业务相挂钩,扩大“税易贷”等银税合作产品的运用范围和业务规模,帮助企业以“信”换“贷”。截至2022年末,全市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537亿元,比年初增加379亿元,增长42%。

(二)打造财政资金增信模式

强化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政策引导作用,从扩展子基金产品体系、分类调整风险分担比例、实施差别化优惠利率等八方面不断优化信保基金管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推动金融机构对“两无四有”(无抵押、无担保,有市场订单、有稳定现金流、有健全财务会计核算、有正常纳税记录。)支持对象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同时信保基金对信用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本金予以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目前市信保基金产品最高利率原则上不超过同期LPR加50个基点,并且不另外向企业收取担保费、保证金、中间业务费等其他相关费用。创新贷、富民创业贷等产品还对贷款企业(个人)进行贴息,极大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末,信保基金项下信贷产品累计为33299户企业发放贷款1239.62亿元。其中2022年向7952户企业发放贷款240.43亿元,期末贷款余额合计174亿元,平均贷款利率4.23%,为历年最低。相比去年同期,期末贷款余额增加89.77亿元,同比增加106.58%;平均利率降低0.14个百分点,基金放大倍数增加32.96倍。

(三)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

一是积极开展“三权”抵押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对照优质农业企业名录,主动对接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质、有优质宅基地、集体建设性用地可供抵押的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盘活农村“沉睡”资产,集聚金融支农资源,着力破解农村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22年,溧阳市发放首笔“农宅贷”,标志着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政策在溧阳正式落地;金坛首笔“农建地”抵押贷款成功发放,贷款抵押比例为60%,享受江南农商行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年化利率为3.9%。2022年末,全市“三权”抵押贷款余额为22.83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二是升级“三农”融资担保服务,创新推出常态化、可持续的农担零保费政策,通过由市、辖市(区)两级财政共担机制,为农担业务提供多层级、全方位的资金保障。截止2022年末,共为971户新农主体减免省、市、区三级保费1244.67万元,切实降低了农业融资成本,同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基金投贷联动,扩容“惠农贷”合作银行,截至2022年末,“惠农贷”累计支持51户次农业企业获得贷款23840万元。三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减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同时设立首期规模为1亿元政策性转贷产品“普惠融”,为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转贷资金。截至目前,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提供的各类信用贷款品种将近200个,普惠中心累计为217户发放转贷资金433笔,金额73.38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1997.30万元。

(四)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提高移动支付惠民水平,通过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移动支付服务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需求。2022年,我市移动支付交易笔数912.11万笔,交易金额30.93亿元,月均活动商户4.28万户,交易笔数与交易金额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着力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金融知识进万家等金融宣教活动,及时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紧抓“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不放松,引导老年人不乱投钱,年轻人不乱贷款花钱,增进新市民对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2022年,开展各类专项宣教活动累计触及消费者超473万人次。三是开展多维度银企对接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百行进万企”“首贷扩面”“科技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等多项专项行动,为企业“送惠企政策、送金融知识、送信贷产品、送优质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在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基础上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疏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直击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持续促进普惠金融增量扩面。2022年共对接市场主体超过15万户。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大普惠小微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积极探索信保基金运行方式,做精做深做实信保基金产品,撬动金融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财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二是推动银行机构降低对质押物的依赖,加大对信用贷款的信贷倾斜,优化融资期限管理,契合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灵活设置贷款期限,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三是加强对银行机构普惠金融业务施行差异化的监管考核,对于超额完成目标的中小银行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放宽融资成本限制,支持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合理定价,最大程度激发中小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动力,提升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综合能力。

(二)不断增强科技赋能普惠小微

一是加力推动整合“常”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大信息采集数据源单位范围,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加强信用评分的应用与更新迭代,实现与商业银行信用信息的深度应用,促进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便利度和资金获得率,降低企业融资成;二是搭建高质量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疏通综合普惠金融服务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通过金融机构自愿入驻展示,用户自主线上浏览,实现供需双方直通直联,普惠信贷审核高效便捷;三是持续增强移动支付水平,加快品牌场景建设,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农村地区下沉,提高移动支付在适老化、助残等领域的服务质效,统筹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服务体验,提升老年人等群体支付服务便利度。

(三)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宣教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好各类型专项宣教活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宣教方式,针对“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制定专项宣教方案,多维度发挥金融宣教影响力,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二是持续优化金融顾问服务,丰富以“一对一”金融专业服务为特色的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内涵,打造分行业金融顾问团队,推动线上线下金融顾问联动服务,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依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持续监测服务点业务和农村地区支付业务风险,指导普惠金融服务点科学布局,推动服务点功能聚集,围绕适老化服务、政务服务、农村特色产业,夯实“一县一特色”工作成果。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