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0年度常州市水利工作要点
索 引 号:014109867/2020-0002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水利局
生成日期:2020-05-22 公开日期:2020-05-2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0年度工作要点
2020年度常州市水利工作要点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全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争一流”常州水利发展总基调,自觉践行治水新理念,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活动,统筹推进行业各项监督管理,为常州建设五个明星城,奋力推进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具体目标是:聚焦主责主业,全面谋划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常州市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启动“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做实做足新一轮治水项目储备。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新孟河主体工程,继续推进环太湖大堤后续、主城区畅流活水、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区域治理实施,有效解决常州水多、水脏、水不畅等短板。落实“整镇推进、联合治理”建设模式,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及面上农村河道轮浚。突出生态河湖建设目标,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实现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由点到面,打造河湖长制的常州样板。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启动全民节水十大行动,推进全域节水减排进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实施水管单位达标创建和行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确保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省级验收,加快形成水土保持监管机制,有效压减违法项目存量、增量。

一、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以更加系统务实的思路举措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水利系统全面落实,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实落地。

2.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开展“主题党日”“道德讲堂”等活动,更好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用新思想明方向、强责任、抓落实。

3.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敏感时间节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回应诉求,做好舆情监测引导和管控处置工作。

4.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党组织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贯彻落实好“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5.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支部,以“清源”党建品牌工程为牵引,深化“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培育活动。整合重塑、提档升级现有“特色支部”、服务品牌、创新项目,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6.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靠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发挥局机关纪委日常监督作用,锲而不舍纠正“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土壤,持续落实基层减负有关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以安全生产、财务内审、项目管理等为切入点,从源头上抓好管控和治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增强纪律约束力。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格按程序抓好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工作,落实“一案双查”,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二、着力防御水旱灾害  

加强防御,科学调度,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做最充分准备,最大程度降低水旱灾害损失。

7.科学优化工程调度。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雨水情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联合会商,科学研判雨情、水情趋势,坚持大中小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统筹防汛、抗旱和生态用水需求,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实现水利工程防洪除涝效益,维持枯水期河道生态水位。

8.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全面部署开展汛前检查,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工程消险,有序安排工程维修养护。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补充更新防汛抗旱物资,修订完善方案预案,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调度演练和军地联合防汛抢险演练,充分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9.努力提升防御能力。探索水害灾害防御制度化、标准化、社会化实现路径。结合新孟河、新沟河建成投运情况,开展水利工程调度研究。会同市水文局、市气象局,研究编制常州水情旱情预警发布管理办法,研究落实预警信息向社会发布平台,做好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预警防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好洪涝台风灾害期间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保障度汛安全。

三、着力加强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水利建设,确保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7.0亿元,不断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10.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

11.实施省补市县项目建设。

12. 有效加强项目储备。依据城市防洪规划和“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建立完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储备、前期工作制度。

13.严格建设管理。加强水利投资计划执行全过程监管和动态跟踪,推进投资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在细化疫情防控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落实项目施工方案,加快建设进度。

四、着力强化农村水利工作

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水平,为确保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4.切实加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依据《江苏省农村县乡河道轮浚整治及生态建设规划》,开展县乡河道疏浚整治,疏浚农村河道土方308万立方米,持续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建成23条农村生态河道。

15.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16.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7.全力做好水库移民帮扶。加强重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管,保障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五、着力增强水资源刚性约束

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

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18.推进水资源双控。

19.推进节约用水管理。全面实施节水减排、水效领跑者引领等十大行动。大力实施节水型机关建设。

20.推进河湖水量分配。制定河湖生态水位保障方案,开展跨区河湖水量分配和河湖健康生态评估工作,完成澡港河等跨行政区域河湖水量分配试点,为科学确定江河湖泊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打好基础。

六、着力强化河湖与运行管理

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抓好河湖保护突出问题整治,维护河湖整体功能、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21.打赢打好河湖“两战”。

22.落实重点河湖治理保护。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相关任务。

23.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做好深化河道权限下放改革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

七、着力深化行业监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法、提升监督质效,保持行业强监管高压态势。健全监管体系。

24.推进工程运行强监管。完善强监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

25.推进安全生产强监管。对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评价指标,开展全市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确保全市水利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推进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开展全市水库、水闸、泵站等安全运行督查,确保运行安全。

26.推进工程建设强监管。实施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稽察,开展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察。

27.推进水土保持强监管。健全水土保持考核协调机制,全面开展目标责任考核。

28.推进河湖保护强监管。

八、着力加强水利改革与管理创新

深化水利改革,加快管理创新,激发水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9.发挥农业水价改革成效。

30.深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部署,启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

31.积极探索水权机制改革。实施高校节水诊断,加大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力度,提升用水效率。

九、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围绕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工作能力,保障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32.加强水利规划编制与管理。基本完成常州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

33.加快“智慧水利”建设。

34.深化“法治水利”建设。

35.强化科研成果攻关和运用。开展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创新研究,提出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36.强化水利资金保障管理。争取财政支持,跟踪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协调做好政府债券申报工作。

十、着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从严从实打造一支“务实、清廉、规范、高效”的水利干部队伍形象,积极营造水利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提高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37.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工作。

38.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重要依据,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

39.弘扬管水治水正能量。深化新闻宣传格局,注重深度策划,强化多媒联动,加强水法治宣教,做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宪法宣传日”专题宣传,提升水利形象和水利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