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37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760/2021-0004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医疗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卫复〔2021〕第42号 发布机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2021-05-10 公开日期:2021-06-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37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37号的答复

梅向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突发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急需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因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等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呈上升之势,国家、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以及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出要求,足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当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党中央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2016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就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心理健康工作的要求作了具体工作部署,强调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来,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化解社会风险,为“平安常州”建设贡献力量。

一、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强化行政推动,实现全方位资源支持

一是成立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联盟。在全省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联盟,实行“一个中心三家医院”的运作模式,形成从宣传教育到咨询服务再到干预治疗的“闭环”,护航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二是构建市区两级全覆盖育人网络。投入560万,对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了以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为“智慧”枢纽,全市各中小学、社区、乡镇为“行动”支架的一体化育人网络,有效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优质师资、课程和项目共享共建。三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出台10项举措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四是研制《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心理健康五大行动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工作格局。评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推动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五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金坛区列为江苏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制订了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已开展系列工作。

(二)加强心理指导,实现全过程贴心服务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目前,常州市中小学校均已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校按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建好心理辅导室,固定开放时间,并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三是做好未成年人公益心理咨询工作。面向社会公布“96111”心理咨询热线,每晚6点至10点,由心理专家在线值守,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及学校提供免费公益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还长期提供线下一对一心理面询。2020年疫情期间,我市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0519-68016801、13915016801),德安医院安排医务人员值守,免费、24小时接收市民心理咨询,市卫健委通过健康常州微信公众号及时对外发布热线号码。

(三)建立三项机制,实现全流程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分类指导机制。目前,全市400所中小学校已100%接入“青果•常开心”心理健康云平台,2020年11月,全市已完成小学四年级-高三年级全员心理健康测评。通过心理健康普测,分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学校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评估干预工作。二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行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建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班级——学校——社会”三级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家长、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和转介有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

(四)组建队伍,注重心理服务专业化

依托常州市心理学会(4A级社会组织),建立63人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队伍,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的专业培训,为期9天,促进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服务水平提升。开展优秀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评选、优秀心理服务案例征集等活动,通过典型选树、案例交流加快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优中选优,组建18人青少年心理专家库,加强对常州青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研究、评价与指导。

(五)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全员化专业衔接

一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全市中小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根据1:500的师生比配备中心专兼职教师。二是发挥医疗专家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高校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相关医院心理科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专家团队”。三是成立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启动“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建设工作,选拔成立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劳动实践与营地教育等“成长指导站”16个,招募正式成员215名。四是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龙城志愿服务平台,招募有专长的医生、大学生、企业职工等,2020年,招募47名心理咨询志愿者,累计已注册1万余人,参与大型宣讲、热线接听、特殊群体帮扶等公益性服务。

(六)实施项目,推动心理服务精准化

2020年,推广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全年接听解答心理咨询电话687个。组织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为100多名需要现场咨询的青少年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联合德安医院、常州市心理学会等心理服务机构走进学校、社区,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中高考减压讲座、心理团辅、家长论坛等团体活动100余场。排摸建立困境青少年档案504份、事实孤儿档案169份,推动心理咨询师与140名事实孤儿结对关爱。2019年以来,全市分两批共建设了儿童“关爱之家”12个,常年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提供课业辅导、文体娱乐、心理疏导等多项关爱服务。联合常州大学、检察院等成立罪错青少年帮教公益服务中心,在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考察帮教中引入亲职教育、心理支持,帮助160余名青少年行为改善,回归社会。联合检察院、教育局,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未成年人性侵防范知识传播进校园活动,组织全市150余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课业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开设心理功能建设讲座,提升中小学生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

(七)加强研究,突出心理服务科学化

连续三年分别面向在校学生、事实孤儿、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并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调研报告。比如,2019年开展适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选取10所中学,向1650名12-17岁在校生发放问卷,从经济情况、负性事件、留守经历等方面进行调研,梳理出有17.93%的青少年心理状况处于较低水平,选择积极应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仅占3%,发生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最易产生心理问题等总体特征,发布《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白皮书》,科学指导实践。连续多年举办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论坛,每年邀请长三角150余名心理专家交流研讨,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水平提升。

(八)多元模式,建构教育网络

深化“系统培养、合力育人”理念,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点提升家长的心理素养。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把家长学校的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100%组建家长学校,同时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各类讲座、沙龙、咨询、面询等家庭教育服务,采取多种途径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成立了10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并制定建设标准,通过严格考核形成近300人的家庭教育公益名师库。推送“抗疫护心”心理微课44课,“助力复学”心理与家庭教育微课12课,“心系特需儿童”文字25篇,录制“幼儿家庭趣味游戏视频集锦”视频448个。其中部分课程登上湖北武昌区“德育空中课堂”,课程点播量高达11758次,受到湖北省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开设线上、线下“父母学堂”,“真爱护航”公益讲座,设计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主题,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教育指导服务。

二、存在的困难

全市精神卫生执业医师数量较少,集中在两家大医院,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建设不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且部分辖市区无执业医师,导致无法及时对重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常州两所精神专科医院分属军队和民政局两个系统,卫健委对其没有行政领导权,部分业务工作需要通过其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常州精神卫生学科水平近几年发展迟缓,与国内大城市差距在拉大,专科能力相对较弱。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是决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不断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素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根据提案意见,加强对社会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组织的规范引导,开展从业资质和质量的评估,提升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服务“治标”又“治本”的目标。

(一)不断完善阵地建设实现心理服务有形化

选址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建设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占地1260平米,设立心理咨询室、宣泄减压室、身心放松室、沙盘游戏室、艺术心理室等心理功能室。统筹选取解放军904医院、大学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山博爱法律服务中心等6家心理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等专业服务。联合检察院、法院,在“金球驿站”“新希望”等爱心企业建设18家观护基地,为取保候审、适用缓刑(管制)的青少年提供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服务,实行软性看护。打造田江春青少年心理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青少年心理服务发展。

(二)进一步探索社会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横向与学校、社区、司法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联合,纵向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为轴线,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准确规范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行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从发现、评估、筛查的发现机制到咨询、教育、干预、关爱、跟踪的服务举措,形成制度、制定标准、完善流程,探索社会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建立健全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开通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

建立“一键受理,精准服务”工作机制,依托市、区两级未保中心引入专业儿童工作社会组织,打造一支由法律、教育、心理等专业领域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努力形成精准、专业、长效的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微课研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问题和心理需要,设计制作并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并在“空中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发布,丰富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

组织分类筛查、及时预警、及时干预治疗,逐步建设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持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网络云平台功能,稳步推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提升服务智慧系统建设,推动心理健康网络云平台向基层乡镇、街道和学校延伸。云平台实现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心理健康建档,通过心理健康普测,分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学校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评估干预工作。二是心理档案学段转接,在青少年升学时实行档案随人流转,贯通学段和心理健康教师间的工作衔接。三是心理档案信息专线共享,着力构建家庭、学校、医院等多方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信息共享“专线”,对重点学生保持密切关注并及时介入干预。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和社区(村)辅导站点标准化建设,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季度测评。

(五)组建一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

发挥医疗专家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高校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相关医院心理科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专家团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辅导班,继续教育项目,为全市范围内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培养专兼职心理骨干。逐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配备的问题,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引才办法,吸引专业人才,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市教育局与我委的合作,探索医教结合新模式,在医院与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及各大学校之间建立转介服务工作机制,开辟转介绿色通道。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龙城志愿服务平台,招募有专长的医生、大学生、企业职工等。建好用好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站,开展课题研究,培育专业队伍,加大对基层的专业指导。

(六)加强对社会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组织的规范引导

不断总结我市金坛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向全市推广,由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组建“常州心理健康协会”,协会整合资医院、学校、社会各界心理服务资源,推进常州心理注册制系统,加强对协会内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服务能力,做到行业内自律监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