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760/2015-0000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卫计委
生成日期:2015-03-20 公开日期:2015-03-2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计划

     

    (一)抓改革,凝共识,在破解医改难题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积极融合机构职能。以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为契机,发挥卫生的技术人才优势和计生的网络健全优势,加快卫生计生融合发展,促进在政策法规、监督执法、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宣传教育、健康促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服务上形成品牌的目标。根据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调整,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所有辖市、区。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每个辖市区至少设置1个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
   二是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修订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把控公立医院规模。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补偿机制,确保医院平稳运行。积极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和先进管理方式,探索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三是积极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编制和人事管理,实行“标准核定、备案管理、岗位设置、分类聘用”,优化壮大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科学制订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标准,合理核定人员总量,按标准核增的人员总量实行备案管理,动态调整。编制内和备案管理人员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力度,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四是继续构建分级诊疗模式。进一步明确医联体内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向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后续治疗、康复、老年护理等功能转变。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探索医联体管理模式、合作方式、分配制度创新。医联体共建专科床位300张,树立若干个医联体典型和专科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好信息化支撑和医保杠杆激励作用,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

    五是鼓励引导举办非公机构。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医疗健康领域,举办康复、医养结合、护理院等资源短缺专业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医保定点等要素准入方面一视同仁。力争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

    (二)抓制度,优服务,在落实计生政策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三个不变”总要求,加强相关部门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督查,确保责任、投入、落实“三到位”。认真做好省“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及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终期考核工作。

    二是抓好生育政策落实。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完善和简化办证程序,准确执行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生育权益。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保证生育政策执行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准确把握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加强风险防控,保障公共服务,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依据。

    三是巩固基层基础工作。在机构改革中加强基层计生网络队伍建设,结合区划调整配齐配强社区(村)级计生专干,健全基层协会组织,深入推进诚信计生活动和基层群众自治,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征收工作,全力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是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建立健全“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和研究,完善公共服务定点制度,推动卫生计生信息综合应用,提升卫生计生基本项目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推广新建5家“康健驿站”,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95%。

    五是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深入推进中国计生协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建设6家“春晖家园”,10家生育关怀帮扶基地;加强部门政策协调,出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意见,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围绕“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目标,全面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工作,落实人口素质提升、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发展扶助、和谐家园推进和家庭文化建设五大行动工作任务。

    (三)抓基层,惠民生,在促进公卫服务均等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2015年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580元以上,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42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达56%。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做好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对身份不明、无支付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中需要急救的患者给予应急救助。

    二是大力增强基层能力。金坛、溧阳县级医院积极开展县级医院转设为三级医院试点。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工程,推进钟楼区西林、北港和天宁区兰陵、天宁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4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5个省示范村卫生室。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试点工作。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和政策,以辖市区为单位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0%,居民签约率达30%,家庭医生的居民知晓率达到90%以上。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和新北区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基层和群众用药需求。

    三是努力扩大公共服务。市本级按照人均不低于60元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金坛市、溧阳市和武进区按人均不低于40元标准落实经费。实施4个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妇女“两癌”筛查15万人,儿童口腔筛查4万人,窝沟封闭2.85万人,脑卒中筛查0.6万人。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开展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建成70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单位达标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建立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模式。

    四是切实加强爱国卫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巩固农村改厕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在城市社区设立275个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点,在农村继续保持生活饮用水监测水厂、乡镇、常规检测项目全覆盖。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全年为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健康在线咨询等365场次。天宁区全力做好“江苏省健康促进区”试点项目建设。3个国家卫生镇、12个江苏省卫生镇通过复审确认。

    五是健全完善应急网络。健全卫生应急体系,新增2个辖市区达到省级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满足院前急救需求,保证安全血液供应,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认真做好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加快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建设。

    (四)抓发展,育人才,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扎实抓好基础建设。启动建设常州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常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项目完成土建主体建设的60%。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验、病理、影像”四大中心建设。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是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扎实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明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扩大预约服务比例,实施分时预约、推进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管理、落实患者安全,完善医疗康复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专项检查。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医学鉴定、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三是不断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新中医医院发展和服务模式,完善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打造中医综合诊疗平台。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做好中医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溧阳市、新北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大力实施科教兴卫、人才强卫战略,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广适宜技术,提升为群众解决疑难急危重和医疗新技术应用能力。召开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实施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引进培养意见,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既有人才、专科学科、医疗单位三个层次的结对发展,完善实施外聘兼职教授等柔性人才引进制度。在创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临床重点专科等方面有新成效,在加大跨院际、跨专科学科的技术攻关与科研合作领域有新成就。进一步加大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力度,建设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卫生高职校要围绕发展健康服务业,结合市场需求,拓展办学专业。

    五是加快建设智慧医疗。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打造常州卫生计生移动医疗系统,提供手机预约等服务。建设常州市卫生区域PACS系统,完成市七院与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网运行,让基层百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优质影像诊断服务。推进建设“健康常州”网站,为市民提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线调阅等健康信息服务。全面完成“移动卫监”工程,实现卫生监督移动执法。
   (五)抓法治,改作风,在提升群众满意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依靠法治加大监管。在卫生计生领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服务标准,提高审批效率,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衔接。依法规范医疗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机构、技术、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切实加强卫生计生监管,把监管触角延伸到基层,打通监管执法的“最后一公里”,消除监管死角盲区。加强计划生育、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广告、非法采供血专项行动,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二是构筑体系完善服务。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意见》,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的《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现代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医疗卫生监管等五大体系建设,增进群众健康,推进民生幸福。

    三是改善作风提升形象。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药品和高值耗材网上集中采购、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监督,加大行风案件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卫生计生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突出正面引领和典型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正确引导舆论,广泛汇聚正能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