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760/2018-0000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卫生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卫中医〔2018〕9号 发布机构:市卫计委
生成日期:2018-01-09 公开日期:2018-01-2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关于印发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辖市区卫生计生局、发改(经发)委(局),市直各医疗单位:

为深入推进“健康常州”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常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联合编制了《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1月9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附件:

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决胜阶段,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常州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阶段。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常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市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家。新增社会办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中医个体诊所49家,中医门诊部30家。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1家、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1家,市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2家。全市96%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15年底,全市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38人;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0.46张。

2.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持续强化中医医疗服务管理,推动中医综合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市中医总诊疗人次较2010年增长43.65%;中医出院人次较2010年增长50.06%。积极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进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全市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院均建有中医综合治疗区,各单位均开设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平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3.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

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专业)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十二五”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4个。拥有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中医重点专科3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市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7个。常州市中医医院成为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单位。开展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6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积极探索将中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模式,中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4.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建成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有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名、继承人24名。省、市名中医48名。各级各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4名,入选国家、省级(含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12名。开展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工程,首批11人列入培养。培养中医类别住院医师329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366名。至2015年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18.6%。

5.基层中医药工作扎实开展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常州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并实现辖市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覆盖。天宁区获得“全国社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面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5岁以上老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均超50%。建有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15个、中医药特色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9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服务量的32.46%。

6.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弘扬

“十二五”期间,连续开展5届以“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和3届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全市共开展各级各类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近500场次,派出中医药工作者超过800人次,创作并发放面向基层群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7种。有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疗法等5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丁甘仁先生故居一期工程在新北区孟河镇建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市中医药事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中医药改革、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城乡和地区之间中医药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稳定的投入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中医药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更为有利。中医药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纳入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战略全局,统筹规划,重点部署。中医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2.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目标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3.中医药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医药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药积极参与深化医改,助力医改,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十三五”时期,国家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环境变化和健康服务市场的竞争,为中医药增添了新的改革动力,迫切要求中医药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确保中医药改革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推进。

4.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更加迫切。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老龄人口健康服务、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等方面,中医药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更加繁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必须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发展覆盖生命全过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疗效水平、发挥特色优势、强化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在医养结合、“治未病”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5.中医药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这与当前健康需求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的潜在优势将被进一步释放,同时,中医药医疗救治作用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努力,常州中医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始终处于全省前列,这也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助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推进综合医改和打造“健康常州”为统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发展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享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中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奋斗目标,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可及性,努力实现中医药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服务大局,助力全局发展。把服从并服务大局作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前提,主动融入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主动融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大局,明确定位,积极作为,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发展。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政府发展中医药的职责,维护公益性,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4.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发展。找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勇于突破,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措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入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进和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中医药发展质量和水平。

5.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发展。立足自身,突出重点,大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继承创新等工作,切实增强中医药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中医药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显著提高;中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创新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医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孟河医派进一步传承弘扬,文化惠民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继续拓展,整体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指标

1.中医药服务体系。常州市中医医院列入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及9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中医药服务能力。新增20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和特色专科。建成2-3个市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力争建设1个省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心。

3.中医药科技创新。力争建设1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4.中医药资源配置。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0.8张,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0人。

四、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进一步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以市、辖市(区)级中医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以中医诊所、门诊部等为补充,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开展重点中医院建设,继续实施县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推进新北区孟河中医医院和常州武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和设备,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努力打造15分钟“中医健康服务圈”。

专栏1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1.常州市中医医院继续保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急诊病房楼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2.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二)全面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强化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提升综合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培育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的临床专科,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临床专科。继续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完成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目标。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中医科室服务能力,100%以上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国家建设标准,95%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建设中医类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中医药人员应急意识,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等综合急救能力。强化中医药监督体系建设,规范中医药医疗行为,强化中医药从业人员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

专栏2 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重点

1.新增20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和特色专科。建成2-3个市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力争建设1个省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心。

2.武进中医医院保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溧阳市中医医院、金坛区中医医院开展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活动;武进区横林人民医院创建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北区孟河卫生院创建二级中医医院。

3.平均住院日:三级中医医院≤10天,二级中医医院≤8.8天。

(三)持续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善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远程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形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到2020年,力争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9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允许中药院内制剂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

专栏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重点

1.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审合格。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全科医师的比重、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重均达到25%。

3.力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所有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0%的村卫生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

4.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9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5.新建20个市级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10个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10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示范单位。

6.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中医馆)。

7.每个县(市、区)建有1个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6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5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四)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拓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养生服务领域。规范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或中心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健康干预服务。进一步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不断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加强中医养老服务能力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药“医养结合”工作。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养老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探索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健康体验为主题,融中医药疗养、养生、康复和旅游、休闲、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建设1-2个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专栏4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重点

1.力争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到65%。

2.支持建设1所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机构。

3.力争打造1个省级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或项目。

(五)切实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全面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以孟河医派为重点,加强对孟河医派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深入开展中医流派传承规律和模式研究,深化国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加强当代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诊疗经验的整理研究和成果推广。加快孟河医派中药炮制技术研究,加强“国家孟河医派中药材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建立以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

专栏5 中医药创新能力建设重点

1.推进常州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

2.新开展80项市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研究。

3.加快孟河医派中药材炮制技术研究。

4.深化国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

5.争创1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3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学科。

(六)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系统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医学科带头人,建设优秀中医药学术团队。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扶持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政策,确保承担基层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的薪酬、福利和晋升途径。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中医预防保健、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领域中医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继续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工作。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授业。

专栏6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

1.培养5名市级以上中医药领军人才、10名市级以上优秀中医临床(拔尖)人才、3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5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0名中西医结合人才和10名基层名中医。新增10名以上市级名中医、10名基层名中医。

2.新建3个省级以上(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新培养2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3.对在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轮训。

4.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临床医师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5.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七)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实施中医药文化保护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我市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更多非药物中医诊疗技术列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力度,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中医药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品牌,提高常州中医药文化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影响力。广泛深入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推广宣传活动,完成中医药健康巡讲400场次。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精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健康素养。

(八)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设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完成与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实现业务系统应用整合、互联互通、高效协同和信息共享。建成覆盖所有中医医院的网络体系,全面整合各级各类中医药综合信息平台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引导合理就医。鼓励中医医院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技术工具,提高中医医院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在线中医药咨询、远程中医会诊、中药产品配送入户等新型中医药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中医药服务。

(九)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加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主动在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养生保健、产业开发、文化发展等方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援外医疗中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常州中医药的国际影响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单位发展境外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教育等服务。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推动常州中医药走向世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

各级政府要把中医药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规划统筹和引导作用,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机构布局优化和资源配置。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使中医药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人民健康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准确把握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药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抓好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落实规划各项任务措施,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二)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政府中医药投入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中医药事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政府中医药投入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健康发展的财政补助办法。鼓励基层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补偿政策和激励措施。理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体现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价值。在医保支付、药物制度等方面,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研究出台鼓励中医药服务应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组织实施

建立严格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监测评价制度,实行规划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及时总结上报规划年度执行情况。

(四)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激励广大中医医疗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切实维护中医药行业的良好形象。中医医疗机构要坚持医务公开、院务公开,及时公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并落实服务承诺。优化中医药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