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意见
索 引 号:014109517/2023-0000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城管局
生成日期:2023-02-03 公开日期:2023-02-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意见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意见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532”发展战略的重要之年。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美丽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抢抓机遇、克难攻坚,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园林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一)坚持民生为本,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1. 推进环卫设施建设。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工程完成即征即保协议签订、施工图送审;新北区建筑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成并试运行;金坛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全面投运、二期项目完成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编制;武进区东升地块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完成用地预审、可行性研究、征地稳评等。实施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行动,会馆浜、金色新城等4座转运站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40座城市公厕新建改建、5座“便捷驿站”建设,新增143家单位加入“公厕联盟”。

2.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2022年常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全市建成区新增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00个、示范达标小区15个,农村创成44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先后出台考核办法、规范标准等6项配套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垃圾分类季度总结制度、月度台账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召开市各有关单位联络员会议、联席会议2次。加快推进市垃圾分类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优化系统架构,补充数据接入,争取早日投用。

3. 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是科学调度全市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年内首次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严格规范涉疫区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流程管理,实行垃圾直运并当日全量焚烧处置。二是编制《常州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常州市“十四五”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常州市城市公厕等级评定标准》《常州市“十四五”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制定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细化责任分工;多次深入现场开展督查,对首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四是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专项检查,有效防范生活垃圾处置的安全风险。五是开展生活垃圾转运站专项检查“回头看”,共抽查14家转运站,有关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六是开展城市道路临街果壳箱规范设置工作,共减4865只,总量减少42.4%,并实现“一箱一码”信息化管理。七是进一步扩大餐厨废弃物收运范围,市区累计签约产废单位4597家,签约收集率100%。八是开展天宁、钟楼区生活垃圾直运试点,有效缓解老城厢和运河文化街区垃圾转运站周边交通拥挤、转运能力不足等问题。九是加大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洒水频次,最大限度控制扬尘污染,共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29辆,新增新能源环卫车6辆。十是落实城市道路、公共厕所、转运站、餐厨废弃物收运、垃圾分类小区及终端管理等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等BOT项目的监管力度。

(二)坚持常态长效,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1. 实施精品街道建设。制定《常州市精品街道建设导则》《常州市店招标牌个性化设置导则(2022-2027)》,组织市、区两级有关人员专题培训。围绕“打造市容管理样板、服务街区发展、创新城市治理”目标,制订《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出台《辖市(区)精品街道建设验收计分细则》《街道(镇)精品街道建设验收计分细则》,严格审核建设方案,强化督查指导,高质量完成77条精品街道建设任务。

2. 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一是牵头开展主次干道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开展主次干道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市公安、住建、各辖区城管部门整理汇总44个样本点共1547个问题,利用信息系统实行挂图作战、挂帐销号,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二是整治提升市区电话亭。调查统计市区现有电话亭点位数量,有序推进整合减量和美化提升。三是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组织各辖市区通过挖掘停车资源、违停拖移等手段形成长效机制,共拖移非机动车50084辆、罚款511882元,新增施划停车线459551米、可容纳481491辆非机动车停放;同时,协调企业与属地区、街道(镇)共同管理好共享单车。四是持续破解城市“牛皮癣”难题。继续实行执法部门与通信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共清理85017张、处罚410起、停机157个。五是更新市区便民服务点。先期对天宁、钟楼区试点的30个便民服务点进行点位调整和提档升级。

3. 推进市容环境精准管理。加快智能视频设备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慧化手段实现全链条监管。全市63个街道130条道路共投放监管摄像头671个,商户自处理率88%,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整改的转变。该项目被评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同时,按照市容环卫责任区智慧化管理专项行动要求,建成100条市容环卫责任制信息化管理示范路。

(三)坚持建管并举,城市景观更加靓丽

1. 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印发《关于调整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成员的通知》《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责任分解表》,明确指挥部成员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责;公布常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名录(第一批7个)。下达年度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六大工程任务,共计131个项目,新改扩建公园绿地92.74公顷,建设口袋公园28个(其中6个列入省为民办实事“乐享园林”项目)、绿化精品道路21条、立体绿化12处。深度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合住建局印发《关于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整治提升工作联动的通知》,并在清凉片区改造中试点建设。开展城市微空间更新探索,在青枫公园畔秋白书苑试点布置“余香·一米花园”。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测评体系,完成各项申报材料、技术报告片、遥感数据判读等,划定城区建成区范围,顺利通过省级初审。市生态园林城市专题数据测绘与属性调查项目荣获2022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这是唯一斩获金奖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

2. 持续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和精细化养护水平。编制《常州市花漾道路建设规划》《常州市城市绿地建设规范》《常州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综合评价,完成市优“戈裕良杯”评选、省优“扬子杯”申报。围绕园林机械、植物保护、绿化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应用、智慧信息化管理等,打造20个绿化“四新”技术应用示范点。开展园林绿化长效管理“双优”竞赛活动,将绿化专项考核细则作为“双优”考核标准,并将居住区纳入“双优”考核。实施《常州市城市绿化专项考核实施方案》,实行“绿化专项考核+绿化专项巡检+绿化专项整治”考核模式,以“明考+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互相巡检、相互促进的新机制。加强居住区绿化管理,完善绿化调整的实施条件和程序;推进市、辖市(区)、街道、社区、居住区五级社区园艺师制度,科学指导和监督居住区绿化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废弃物管理的若干规定》,编制《常州市城市绿化废弃物处置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完成溧阳、武进、新北三个处置点场地和设施提升,推进武进区绿化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通江路、晋陵路、怀德北路和延陵路高颜值道路景观,展现美丽常州新面貌。开展意杨、垂柳和悬铃木飞絮防控调查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 全面提升公园管理和园艺服务水平。出台《常州市园艺推广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2022年开放式公园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全市公园管理工作目标。制定公园星级评定地方标准,开展29个星级公园复评和8个新申报、1个升级星级公园评定。修订公园管理服务标准文本,明确各辖市区38个管理服务标准化公园名单,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操培训,确保推广力度和效果。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选派精干技术人员接管皇粮浜片区核心绿地。启动实施市属公园园艺规划项目,努力打造“一园一品”“一园多品”公园特色景观。总结往年疫情期间办展经验,继续办好园事花事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城市公园专项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计划和考核细则,将全市64个公园全部纳入考核范围,目前342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成立常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公园分会,组织志愿者、会员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园管理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创新园艺活动平台,建成7个“市民园艺中心”,开展50余场园艺推广活动,新建8个“社区邻里月季园”。

4. 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完成横塘河湿地公园、新龙生态林、青枫公园等基地标志标识提档工程。紧扣“履行植树义务、助力双碳行动”主题,在《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1周年、植树节等重要节点,组织8场市区两级领导及机关干部植树活动,15场部门(单位)植树活动及32场市民植树活动。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平台,开展云植树、云赏花、云认建活动。3月6日,在郑陆镇季子公园组织2022年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青枫公园、横山桥市民义务植树基地创成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5. 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坚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原则,完成新一轮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方案。加大古树名木管护、巡查、监管力度,开展专项考核,联合公安、资规部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古树名木“一树一策” 抢救复壮工作,共完成73株古树修复(其中省级试点样树11株)。组织全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初步确定10株古树后备资源。开展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完成3株古树智能传感器安装调试。

(四)坚持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1. 持续推进立法制规和普法宣传。出台《常州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修订《常州市公园管理办法》,制定《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开展《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办法》后评估;推进《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完成《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成本监审。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宣传城管执法相关法律知识;开展重点领域普法活动,切实增强景区、公园游客及辖区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定期推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持续提升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2. 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聚焦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加强全市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协同指导,编写镇(街道)赋权处罚事项的执法指引,推动基层综合执法工作模块化、流程化、标准化。出台《常州市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驻局律师管理办法》,重新明确驻局律师的主要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监督考核等;严格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月、周报制度,集中驻局律师力量解决基层执法工作遇到的热难点法律问题。

3. 高效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共办理各类行政许可199件、附属绿化设计方案审查33件、开发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竣工备案26件、园林企业信用管理手册86件。调整市、区绿化审批分工,制定绿化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市、区绿化许可指导。推进“一件事”“好办”“快办”事宜,牵头各辖市区针对户外广告设置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流程。

4.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城管系统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清理,对存在涉嫌外包执法行为的个别镇(街道)进行专项督导。严格落实法治监督,建立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业务指导和协同处置。组织开展“百日教育整顿”活动,正风肃纪、强基固本,清理净化执法队伍。召开全市城管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加强对各级城管执法队伍的监督指导,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利用智诚APP执法队伍考评子系统开展“双随机”抽查,确保队伍考评公平公正。

5. 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一是扎实做好违建监管。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超期临建和在案违法建设进行安全监管,通过当事人自查自纠、执法人员“四不两直”复核等方式,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和超期临建26.06万平方米。二是规范办理轨道交通案件。会同市地铁集团等部门,采取派驻执法、联合巡查的模式,共办理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违规施工案件6起。三是加强渣土运输行业管理。对全市所有在册渣土车进行准运资质年度审验,共淘汰老式渣土车41辆;制定《建筑渣土运输处置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开展“净车运输行动”“护航中高考行动”“源头污染清零行动”;构建多部门联合考核机制,引导规范运输处置市场,对30家低分企业进行约谈;全年共检查各类工地场所道路35897场次,行政约谈276起、责令整改1088起、行政处罚348起。四是继续开展第一批第三阶段业主公共收益专项执法检查,共覆盖100个住宅小区,规范业主公共收益156万余元。五是开展绿化违法行为专项执法检查。出台《全市绿化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常州市常见树木修剪指南》,共查处40余起违法案件,有力打击涉绿违法行为。六是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重点对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等行为进行整治。

(五)坚持强基固本,综合管理有效夯实

1. 稳步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全年共开展现场考评6725次、日常巡查1144次,发现问题14228个,均通过平台派遣并整改到位。一是推进融合考核。贯彻落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会议精神,深度融合文明城市测评和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指标、考核范围,凝聚工作合力;对所有案卷通过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快速运转,结果分类运用,部门信息互通。二是开展“扫街”巡查。6-8月份,通过领导带队督查、考评员日常巡查、责任单位每日自查等方式,对市区39个菜市场内外及周边、44条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进行逐一巡查,共整改问题3311个。三是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每日考核、月度通报、季度点评机制,考核范围全区域、全覆盖;构建奖惩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压紧压实各级管理职责;构建上下比武机制,组织市、区、街道三级对同一网格开展“找差”竞赛;构建基层调研机制,实地调研进步明显的街道(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四是加强内外监督。委托第三方开展市民满意度测评,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基层管理者参与现场考评,观摩集体会审,接受考核对象监督;公开考核案卷处置流程和考核成绩,接受纪检监察全天候监督;组织召开专题廉情分析会,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水平。

2. 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三期,开发市容环卫责任制系统、城管舆情系统及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平台、城市治理攻关行动作战平台、城市管理服务信用智慧平台等。城市体征感知探索项目被评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宣贯,引导规范辖市区、街道(镇)城管部门和企业依托平台建设应用系统。按照《常州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2年项目任务清单》要求,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板块13个场景建设,打造天宁街道、紫荆公园两个城市治理创新示范区。针对全系统网络安全现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保障,分批分次开展警示教育和技术培训。

3.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修订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注重项目的长期规划、推广应用和团队合作,细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通过预申报和正式申报选出科技项目9个,内容涵盖城市治理、智慧城管、园林绿化等。加强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交流,提高“循数治理”能力水平;深化与全国智标委的战略合作,参与相关课题试点。参与国家级项目和课题3项,其中“跨平台服务信用管理技术研究”成果被省住建厅作为信用领域优秀案例向住建部推荐。

(六)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1.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共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安全生产专题学习3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安全应急工作10次。印发《常州市城市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2022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现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出台《2022年度局安委会成员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评价细则》,对巡查隐患问题挂账推进、对账销号。

2. 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分析行业性安全风险、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挖掘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试点建立园管中心风险双控体系,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辨识较大风险28处、一般风险272处、低风险106处。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治违”、城管领域重大风险“百日攻坚”和城管部门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单位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危险化学品购置、贮存、使用、处置等全环节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聚焦违法建设安全、环卫处置终端安全、公园设施安全、绿化工程及管养安全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安全整治。全系统开展督导检查1354次,发现问题隐患590个,目前均已完成整改。

3. 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日”“自救互救能力提升”等常态化主题宣教活动,筹建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指导钟楼区园林部门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组织执法支队完成违法建设全过程拆除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应急安全投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建成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强值班值守,积极应对“冰雪”“台风”“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加大科学技术应用力度,建成城管安全巡查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安防工作效率。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强化一线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作业人员“应检尽检”工作。

(七)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1.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同时,对照年度责任清单,切实传导压力、逐层压实。充分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以“龙城先锋·精治管家”品牌为引领,围绕 “六好”标准,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创建工作,确保每个基层党支部打造一项党建品牌。出台《市城市管理局基层党组织服务“532”发展战略“精治管家”先锋行动方案》,8名党支部(总支)书记以“书记项目”形式认领4大类13个项目,以项目实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拓展党建共建联学活动形式,创新开展支部组织生活,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以廉洁文化“3210”行动为抓手,依托荆川家风传习馆等公园阵地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大力建设“清风城管”;结合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执行程序;实施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职两张清单,充分发挥纪检一线“前哨”作用。面对疫情,全体城管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担当,累计派出志愿者433人次、青年突击队员10人,先后支援钟楼、天宁、经开区各社区、高速道口、实训基地。

2.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开展干部选拔,共提拔科级领导干部12人(其中85后优秀年轻干部3人)、公务员(参公)晋升职级10人、干部交流轮岗4人。通过组织党性教育暨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挂职锻炼等方式,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采取“两分三结合”方法,进一步优化公务员平时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优化“导师带徒·跟班学习”活动方案,为青年人才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和展示舞台。创办“精治管家·青年讲堂”活动,共有30位青年走上讲台讲述青春故事,展示城管青年良好形象。依托“局人才工作室”,打造集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经验推广、科研攻关等于一体的人才培育阵地。以“职工学校”、工勤人员继续教育等为抓手,加强技能人才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3. 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深入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市城管系统推广应用网络舆情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舆情快速响应和处理机制,回应网民关切,强化正面引导。紧扣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持续开展“精治管家 精绣龙城”“精治管家全视角”专栏、“龙城先锋 精治管家”党建品牌等宣传;加强“常州微城管”公众号运行维护,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城管人”在服务“532”发展战略、全市疫情防控、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二、2023年工作意见

2023年,市城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全力打造“为民城管、法治城管、智慧城管、全民城管”品牌,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为我市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树牢民本理念,统筹推进,持续提升环境卫生质量

1. 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完成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北区厨余应急处置项目、金坛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武进区飞灰应急填埋场选址工作,启动市夹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提升改造孟河、五角场等7座垃圾转运站。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7座城市公厕,逐步推广“便捷驿站”建设。

2.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全市新增425个“四分类”达标小区,建成区完成率达75%。围绕源头减量、“两网融合”、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等重难点工作,与市各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专项方案、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制定年度全市性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任务清单,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强化科学监管,按季度对各辖市区和相关部门开展综合考核并进行通报。

3. 持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做好生活垃圾调度方案的统筹制定和监督执行,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环卫车,新增和更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不低于10%。落实城市道路临街垃圾桶撤除和果壳箱规范设置长效机制,确保不回潮、不反弹。按照“三统一”原则继续开展规范环卫非机动作业车辆管理工作。增加“公厕联盟”签约单位数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督促特许经营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抓好焚烧飞灰和废渣安全处置、BOT项目运营监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做好各终端处置单位第三方季度督查工作。

(二)注重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市容市貌品质

1. 积极推进“美丽街区”建设。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各辖市区每年建设1-2个“美丽街区”。以主要休闲服务功能区域、主要道路两侧区域、风貌保护和市民集中居住区域等主干街区为重点,结合老城厢复兴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精品街道提升、旅游休闲街区建设等,围绕设施提升、特色展示、创新治理等在全市建成一批“美丽街区”,打造城市治理样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 推广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制定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示范路和示范户创建方案,在示范路创建的基础上实现示范路和示范户的“双创建”。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示范户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3. 实施城市容貌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乱张贴乱涂写专项治理,集中突破重难点违规楼顶广告(遮挡窗户)及楼顶字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

(三)推进城乡绿化,巩固成果,持续提升公共空间颜值

1. 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围绕2023年迎接住建部现场考核,对照创建标准,理出弱项难点,逐项分解落实,确保整改提升到位;做好各类迎检资料准备,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大工程,实施新改扩建公园绿地70公顷,建设口袋公园28个、绿化精品道路21条,实施屋顶绿化或围墙绿化垂直绿化7处。开展“蝶恋花·花漾生活”街头一米小花圃布局实践推广,打造有温度的城市自治空间。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及市民植树活动;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造林绿化、认建认养、科普讲座、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活动。完成第二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古树后备资源普查等工作。

2. 强化绿化品质提升和行业监管力度。梳理现有绿化建设标准规范,启动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开展质保期质量评价,推广口袋公园建设指引。着力打造一批绿化“四新”技术应用示范点,提升绿化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建立健全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成武进恒诺绿化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园,全市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鼓励绿化养护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示范效应好的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启动社区园艺师机制,最终实现五级社区园艺师全覆盖。精准检测,科学研判,提升绿地有害生物预警能力。

3. 提升公园公共服务能力。施行《常州市公园管理办法》《常州市星级公园评定规范》,强化公园行业管理。组织公园星级申报和37个星级公园复评,促进全市公园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继续在全市28个公园推广管理服务标准化,逐步实现市区公园管理标准化全覆盖。督促天宁、钟楼、常州经开区尽快启动市管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紫荆公园摩天轮游艺设备安全隐患整治。坚持节俭办展原则,策划好新常态下园事花事活动,做靓景观,彰显文化。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推广市民园长制度,在区属公园推行志愿者服务试点。推进“社区邻里月季园”、市民园艺中心建设,发挥“流动的园艺中心”作用,不断创新载体,增强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园艺活动。

4. 高质量完成对外参展工程。按照组委会和省厅要求,做好第十二届江苏省(连云港)园博会、第十四届中国(无锡)菊花展览会等参展工作,充分展示常州城市园林文化。

(四)深化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1. 加大法治保障力度。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制规,出台《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配合市发改委推进《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价格听证,力争尽早出台;按照市人大部署,在初步完成《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后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并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对建筑渣土、园林绿化施工管养等企业实施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开展行政处罚“三同步”告知措施,加快受处罚企业信用修复,减少严重失信企业数量。

2. 加强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监督指导。充分发挥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各镇(街道)的协同指导和监督考核,进一步发挥驻局律师作用,力争实现全市所有镇(街道)全覆盖,并实施“一体化”考核管理;继续发挥综合执法月报、周报的作用,及时总结基层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基层执法提供可借鉴样本;在2021年开展综合执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省级层面提出赋权事项的评估调整意见,着力解决基层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3. 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一是持续开展违法建设治理。通过以警示促拆除、以强制保拆除、以联动助拆处等方式,强力推进在案违建拆除,力争拆除15%违法建设;全力推进武进、新北区超期临建处置。二是做好轨道控制区巡查监督。加强与地铁集团执法协作,在全市施工、监理等行业开展行政指导,多级联动实现轨道执法扩面增效。三是抓好建筑渣土治理。优化任务选派,形成“白天点对点+夜间随机督查”考评模式,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和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运输处置市场。四是开展第二批200个住宅小区业主公共收益专项执法检查,并对第一批住宅小区有关情况开展“回头看”,聚焦物业“小切口”办好群众身边事。五是开展“筑网”系列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工业垃圾混装、餐厨废弃物、重点区域楼顶广告、非机动车停放、绿化违法行为、古树名木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六是针对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别墅区违建、占绿毁绿等违法行为,依托“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4. 狠抓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系统“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搭建育才练兵场,深入实施“城才计划”,开展体能锻炼、队列训练大练兵活动;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和评价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定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两张清单,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针对各辖市(区)综合执法改革和队伍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提出改进举措,持续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

(五)坚持开拓创新,精管善治,持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 发挥长效管理考核效能。一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意见。组织专题学习培训,明确长效管理标准,夯实管理责任;实行城市长效管理标准辞典,将专业培训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开展城市长效管理与文明典范城市融合考核。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范围向文明典范城市测评内容延伸,研究制定融合考核新增内容的管理办法,落实新领域长效管理,夯实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基础。三是落实精致精细管理。坚持每日考核、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快速发现问题,及时派遣处置,切实改善市容环境秩序;加强“扫街”巡查,逐一查找城市管理类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加强网格化管理,以考促管,推动各板块、各部门厘清职责边界,建立长效管理和督查巡查机制。四是认真组织各类专项考核。进一步摸清底数,优化考核方式方法,点线面有效结合,更加突出考核的专业性;常态化服务基层,有效指导,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垃圾分类、建筑渣土等专业化管理水平。

2. 拓展智慧城管功能。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应用”优势,建设智慧公园运营服务系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市容环卫责任制评价系统及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能力应用支撑平台。深入挖掘渣土、环卫、执法等系统潜能,吸引区、街道共同参与系统建设。按照“立旧、提亮、创新”的原则,发挥好平台已有业务系统对城市治理场景的支撑作用。做好城市治理攻关行动作战沙盘系统的深度开发及功能完善,为全市重大专项任务提供可视化管理平台。继续推进城市体征场景建设,推广乡镇街道体检工作。推动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安全治理从试点走向应用,探索垃圾分类、机动车充电设施综合治理、井盖管理等新的多跨场景。全面铺开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助力打造创生示范点。完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方案预案,强化技术保障单位监督考核,组织开展1次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3. 深化科技赋能。促进科技项目创新,重点研究城市治理和“一网统管”、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力等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体制,推进城市公园智慧化升级、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加强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沟通交流,做好“一网统管”建设经验总结。持续深化与全国智标委的战略合作,配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试点;探索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广。

(六)强化主体责任,夯实根基,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方面一系列要求的学习贯彻。全面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典型经验做法,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制度成果,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全面辨识基层单位安全隐患清单,细化完善各岗位安全职责,组织“风险隐患双控体系”建设和安全应急巡查系统推广应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单位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2. 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行业安全监管力度,突出重点风险隐患防范。加强对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违法建设查处、生活垃圾处理、高大乔木修剪、有限空间作业、游乐设施安全以及基层单位车辆行驶、消防设施的督查检查,切实做到安全检查到位、应急准备到位。与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非标车”“黑渣土车”专项治理,规范建筑渣土运输市场和建筑施工工地管理秩序。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修改完善《常州市扫雪除冰应急预案》,指导各单位规范预案编制内容;组织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开展安全应急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补充完善应急物资,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影响。

(七)加强党的建设,久久为功,持续提升政治引领力

1.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大力实施“清风城管”,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高标准实施“龙城先锋·精治管家”党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党建、业务、服务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园林、环卫、执法行业党建工作。加大对基层各党支部的指导培育力度,力争“书记项目”做出亮点、再出成效。制定完善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流程,进一步规范党组织活动载体、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增强品牌创建意识,激发群团工作活力。

2. 持续抓好队伍素质建设。健全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常态化机制,大力培养选拔“85后”正科级干部、“90后”副科级干部,形成正科、副科“梯次衔接、层层培养”的良好工作格局。发挥“培训赋能”积极作用,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组织一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深入开展青年讲堂、“导师带徒、跟班学习”和人才工作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人才锻炼平台,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公务员和局属单位班子考核,发挥“三项机制”正向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3. 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充分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深入挖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532”发展战略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党建宣传工作活力。创新宣传思路,抓重点、抓热点、抓特点,找准“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做到常规报道及时到位,特色报道有声有色,打造城管宣传精品。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作用,完善网络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回应机制。加大对各基层单位、辖市区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把握“时度效”,不断提高舆情危机化解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