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4年常州市教育重点工作安排
索 引 号:014109488/2014-0001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14-01-26 公开日期:2014-01-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2014年常州市教育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2014年常州市教育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常州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区创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启动学前教育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和评选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教师比例。用好第三方评估结果,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综合活动能力。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新增省优质园15所、市优质园10所,市级以上优质园占比率、就读率分别达82%、92%以上。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建立特色幼儿园联盟研讨机制,开展特色幼儿园评估活动,新增市特色幼儿园6所。开展幼儿园成本调研,适时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幼儿看护点管理办法。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工作。发布《常州市儿童成长现状调研及幼儿园质量报告》。做好与丹麦奥胡斯教育学院的合作项目。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武进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建成首批省级示范区,溧阳市、天宁区、钟楼区做好省第二批评估验收准备工作。义务教育阶段热点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下,严格控制班额。调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规模,促进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完善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公办学校吸纳比例保持90%以上,武进区等区域试行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学分制,规范简易学校办学行为,撤并不合格学校,通过一体化管理等方式提高办学质量。推进轮岗交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秀校长、教师交流比例保持15%。完善优质学校建设机制,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率、就读率分别达85%、88%。开展全市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学校视导评估工作。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推进策略和举措,出台教育集团管理章程,形成集团化办学基本规范。优先推进特殊学校现代化建设,新北区新建1所特殊学校,保障每一位残疾学生接受15年免费教育,召开全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

    (三)推进布局调整和现代化学校建设。根据新的校安工程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协助推进以校安工程为主的辖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优化戚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实施方案,加快钟楼区教育布局及资源优化。全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布局调整项目18个,完成建筑面积20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个、投入使用5所,完成建筑面积2万㎡。继续实施城区学校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期工程设施配套项目,启动教育服务中心办公、服务用房改造,抓紧省常中新北校区、朝阳中学二期工程等在建工程建设,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新校、五中新校、丽华中学、同济中学、花园中学、清潭中学北校区和市二中体育馆改造等工程全面开工。推进常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园区(殷村职教园区)建设,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出让土地规划条件中教育设施指标,修订地块内配套教育设施交付标准。为每所学校配置一个数字化综合实验室以及制作微课程所需的设施设备。促进新技术、新材料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

    (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完善学校章程,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义务和责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主动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按计划招生,坚决查处违规违纪招生行为。落实“五项严规”,提升督政、督教和督学工作水平,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规范各类收费行为,严格按政策许可的项目和标准收费,教育收费100%公示。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征订、校服等代购服务的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制度。加强综合治理,完善突发事件、校园伤害事件预警、研判、处置机制。督促辖市区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按计划加快校车过渡,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和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为市属5万名学生办理校园意外伤害险。加强学校食堂和超市食品安全管理,食堂一律实行“零”租金,完善超市招租方案,学校食堂和超市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开展经营活动。

    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建立市、辖市区、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价制度,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的职责。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其它渠道为辅的保障机制。在国家、省标准基础上,制定常州市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常州市教育云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依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及《江苏省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评价标准(试行)》,结合新校建设和老校改造,提升校园网性能,实现有线无线校园全覆盖,加快信息化终端配备,构建网络学习应用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

    (三)加快资源和数据库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大力倡导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大数据云技术背景下的各种教育创新实践。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各类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和引进各学段数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用好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资源。以“e学习”试点为依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各类教学应用平台普遍使用,提高微课程、精品课资源库利用效率,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移动终端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初中数学、地理学科为重点,加快推进学科教学信息化实验,转变学科教学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教育门户网站互动功能和办事服务能力。加强各类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基于教育云平台的终身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数字化学习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等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常州教育云提供的云服务,建设支持终身教育的社会教育评价系统和信息化质量监管系统,整合全市远程教育基地和高等院校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城乡社区教育。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制定职教专业信息化教学基本标准,建立和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实现真实实训与虚拟仿真实训有机结合,建成100门深受学生欢迎的中高职衔接的优秀网络课。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师素养。加快实施校长专业标准,完善校长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校长教育培训质量,校长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网络学习不少于80学时。结合庆祝教师节等活动,强化师德建设,加强教师廉洁教育,严肃、快速处理教师违规行为,深入开展“168”爱生行动,开展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评选全市第四届“十佳师德标兵”。提升各类研修培训质量,根据校长、教师专业标准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制定校长培训课时学分认定办法,完善校长、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和“名师大学堂”选课、评价系统,大力推行校本研修。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举行新任班主任任职资格培训。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专项技能竞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建立区域内优秀教师带教制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炼名特教师教育经验,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全市薄弱学校讲学。实施职业学校专业类课程“双师型”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制定职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指导意见。

    (二)加强教育科研。加强市教科院组织和能力建设,构建网上教科院,充分发挥引领、指导和管理职能,切实加强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加强与省教科院、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外脑”“智库”。健全教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方法,提升教科研人员专业水平和专业引领水平。完善“科研日”、课题网络管理、专项课题项目资助等制度,充分利用省、市“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的激励、引领作用,大力推介基础教育成果奖,整体提升教科研水平。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指导使用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广泛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常规调研。不断深化生成性教学、分层教学及各学段间衔接教学及课型研究。加强教研组建设,实施教研组长轮训,改革备课制度和“教学案”实施模式。以减轻负担、提高效能为重点,加强毕业班教学研究工作。

    (三)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市、区、校三级学科课程建设机制,积极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开发体现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形成适切的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切实增强课程的选择性,积极探索去班级行政化管理、走班制教学、学分制评价等课程实施途径。强化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音体美、实验等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实施与视导。组建市级课程基地研究共同体,提高省市课程基地建设水平。以微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构建职业学校专业类课程资源库。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扎实开展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示范和辐射能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期工程打造成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能力。

    (四)改进教育评价。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建设,构建富有常州特色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做好各级各类学生学业水平常态监测工作,实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加强教学测量、命题研究,实行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文化课期中、期末试卷抽样评点制度,开展初中学生作业质量监测专题研究,加强对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估。修订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中(高)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开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总结性评估和优秀项目评选工作。开展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项目调研评估工作。

    (五)推进国际交流。创新教育国际化路径,举办教育国际化培训班。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引进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教育国际交流的覆盖面,不断丰富合作交流的内涵与形式。深化中外合作办学,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化,推进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逐步优化学生使者项目,有序扩大AFS、YFU等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规模。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总结推广试点学校成功经验,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扎实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建设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办好“汉风龙韵”等品牌活动。鼓励聘用高水平外籍教师,丰富外籍教师文化生活。优化国际教育服务,加快天合国际学校建设,尽快形成品牌。

    (六)促进学生发展。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策略,深入推进“五色教育”,推进市未成年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再提升工程,加强设计和过程管理,丰富文化表达的内涵、路径和办法,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制定高中学生发展(成长)指导中心建设标准,全市高中均建立中心并对标运行。举办全市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展示活动,开展中学生辩论联赛。以常州市中学生义工联盟为依托,开展各类义工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我们爱科学”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水平。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告。以学生喜欢为首要目标,办好阳光体育夏令营、校园体育之星评选、“校园体育吉尼斯”竞赛、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公民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校艺术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扎实推进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创建成果。

    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统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创新项目为抓手,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和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以专业建设提升职教内涵,新增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8个左右,做好新一轮18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启动工作,开展薄弱专业复评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推动职教集团国际化,新增职教集团1-2个。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中高职衔接招生规模,加强中职与本科衔接项目的教学指导,健全校际教研协作机制,积极申报中职与本科“3+4”的衔接项目。扎实做好技能大赛工作,建设技能大赛名教师资源库,推进技能大赛项目课程教学试点工作,逐步形成技能大赛优秀学生发展跟踪反馈机制。推进“三创”教育,加强“三创”拔尖人才培养指导,立项一批职校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办好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百名技能、就业、创业明星。

    (二)大力服务市民终身学习。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常州开放大学和辖市、区开放大学建设,与国家、省开放大学有效衔接,强化社区培训学院职能,加强城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村民(居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建设,广泛推介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推进居民数字化学习,进一步优化“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功能,完善网上学习行为统计、监控、激励等机制,激发市民学习热情。探索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标准,试建5个数字化学习社区,为市民数字化学习提供更优质更灵活的服务。开展社区教育微课程评比活动,社区教育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分别达1.7万讲、300讲以上。举办第九届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开展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及“学习之星”评选。规范各类非学历教育机构,严格审批程序,推进片区管理和属地管理,继续开展社会办学水平分等级评估及品牌培训项目评估活动。

    (三)提升教育服务工作品质。办好“常州公开课”“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常老师在线”“常州教育巡访”等服务品牌;办好支持在家学习的网站“青果在线学校”,开展线上导学和虚拟实验室建设,开发教育服务项目手机应用功能。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拓展配套开发“亲子实训课堂”、“父母课堂”等项目,加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建成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加强教育义工组织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教育义工激励机制。引进有影响力的教育服务公益基金会和国际公益组织,推进教育服务国际化。实施好各项资助政策,携手社会做强“牵手成长计划”“阳光助学爱心行动”等特色助学项目,试行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保育教育费政策。继续推进新建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五、着力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一)推进制度创新。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高中招生制度,部分高中、高职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改革体育中考考试内容,实施中小学游泳普及计划,创造条件将游泳列为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必考项目。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开展校长职级制方案的研制与试点工作,完善校长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竞聘管理办法,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健全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保障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创建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实验学校,探索12年一贯制的教育新模式。

    (二)强化经费保障。落实好国家、省各项经费保障政策,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标准。架构教育融资平台,拓展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合理使用财政教育经费,以教育现代化工程重点项目、教育信息化、学校特色发展等为重点。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规范预算管理工作,完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开展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实施500万元以上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完善勤俭办学评价、监管措施,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防止重复建设,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实行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制度。

    (三)优化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检查,从严监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人事等重点部位。建立评估检查项目审核制度,整合各类评比、评估、验收、检查、表彰项目。提升机关行政决策和主动服务能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内审工作“免疫系统”功能,扎实做好预算执行、校舍建设、食堂管理、任中及离任财务收支等审计工作,强化咨询服务职能。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责任区挂牌督导制度,为学校配备责任督学。

    (四)加强教育宣传。整合宣传阵地,构架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良性互动的教育全媒体宣传格局,完善教育舆情互通机制。加强教育政务微博建设,推出常州教育微信公共平台,制作常州教育宣传手册及常州教育形象宣传片。举办常州教育系统首届微电影大赛,在常州日报“现代教育”开设“师生真情故事”专栏,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建设中国网络教育电视台常州分台,筹办江苏有线频道“常州教育”互动频道,办好“常州教育网络巡访”直播访谈节目。适时开展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五)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引领,切实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提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深化教育党建常态化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培育3-5个教育党建品牌建设典型,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六)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努力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以“三公经费”、招生考试等为重点,完善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制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切实改进教育行风、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