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1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488/2022-0003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2-03-03 公开日期:2022-03-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1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2021年常州教育工作总结

2021年,常州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盯“现代化”和“高质量”奋斗指向,持续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常州精神,强化领导“牵头专班、挂钩专项”工作机制,一步一步行动、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落实,交出了一份优异而亮丽的“成绩单”,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八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一、围绕党建引领,在加强思想阵地上成效明显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组织教育系统322名干部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深入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率先开展“学习模范张桂梅、我为党旗争光辉”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调整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6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组织7个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党组织书记、38个直属党组织书记抓全面从严治党述职评议,加强全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7个项目获评省级党建文化品牌项目。与直属党组织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在全市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坚决守牢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建立由教育高层次管理人才、“双培养”对象、学校中层干部、职业教育后备干部和青年人才构成的干部培养梯队,全年研训12班次,参训数量3051人次,新增市“十佳校长”“三名校长”70人。不断巩固宣传教育阵地,教育成果2次登陆央视《新闻联播》,10篇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125篇在省级媒体刊发,常州教育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围绕疫情防控,在守护生命健康上成效明显

调整全市疫情防控学校防控组成员,组建由局领导带队的7个督查组,对各辖市区、各学校开展6轮次拉网式督查。成立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应急工作专班,统筹应急物资筹备、相关设施配备、防控秩序稳定等运行保障工作。印发全市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清单和工作指南,组织5轮次全市校园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师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全市教职工疫苗接种率达99%、12—17周岁学生疫苗接种率达95%,有序推进3—11周岁学生疫苗接种工作。联合制定全市学校常态化核酸检测抽查方案,开展每周每校5%师生核酸检测工作,实现所有师生核酸检测全覆盖。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切实抓牢学校防疫重点、学生分批离校、居家生活指导、线上教育教学、错时返校复课等工作,赢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胜利。

三、围绕综合改革,在激发办学活力上成效明显

加快实施城区普通高中教育市级统筹方案,推动三河口高级中学管理体制调整。持续实施公民同招,组织20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推进应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稳妥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常武一体”招生制度改革。以作业管理为核心,坚持中小学“一校一案”原则,统筹实施“五项管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双减”工作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5+2+1”模式,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启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实施13个培养工程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2个区创成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8所小学和幼儿园成为全省首批幼小衔接结对试点校(园)。全面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开展履行教育职责成效明显乡镇推选工作。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创成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四、围绕条件保障,在加快资源建设上成效明显

编制《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规划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全年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竣工61所,其中幼儿园33所、小学13所、初中11所、高中4所,新增学位3.11万个。全面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35个,增加普惠性学位11073个,普惠园覆盖率达95.26%,普惠率居全省前列。印发《常州市地震易发区校舍加固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中小学校舍隐患工程排查治理。完成60所学校教室智慧照明改造,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教室智慧照明改造率达84%。持续推进节水型学校创建,新增省市级节水型学校13所,全市节水型学校创建率达71%。率先建成市级学校食材采购及资金监管平台,16所学校试点“1+1+1”自主经营模式。

五、围绕强师优教,在提升师资水平上成效明显

立体推进“优才计划”,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全年提供编内教师岗位998个。完善引进特需人才保障办法,实施培养师范生试点政策,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回乡任教。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六个一”专项行动,组织4万余名教师签署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分层分类实施教师培训项目800余项,区县级以上培训达58万余人次。率先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4.7万余名教师参加知识竞赛,参赛率达96.7%。推进38个市级示范基地校展评活动,9所学校在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占比全省第一。加快教师五级阶梯建设,评选市特级后备人才50名、市教坛新秀350名、市教学能手250名。持续传承优化品牌项目,开展1个博导工作站、100个“名师工作室”、108名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特级教师19名、正高级教师16名、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省优秀教师7名、市名班主任170名。

六、围绕内涵建设,在促进优质均衡上成效明显

持续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达99.7%、95.8%、56.8%。深入推进优质学校建设,新增省市级优质幼儿园21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4所、省星级高中1所。深度推进学校主动发展,开展总结性评估学校16所、中期评估学校2所、首轮规划论证学校1所,35所学校被评为主动发展示范校。强化内涵品质提升,新增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8个、市级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45个、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24个,评选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优秀案例341篇。8所中小学课程基地项目接受省级视导,10项成果获评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积极推进交流轮岗、骨干支教,全市2100余名教师参加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占比超过50%。选派211名教师参加援疆、援青、援陕支教,市教育局获评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教合作先进集体。新增2个区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数量和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

七、围绕立德树人,在深化五育融合上成效明显

持续深化“七彩德育”体系内涵和外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增市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46个。开展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歌曲合唱、党史专题讲堂等系列活动12个,激励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实施心理健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全面完成34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系统推进体育“六一”工程,率先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私人订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持续提高,全省体育人才输送贡献奖榜单连续3年位居第一。持续强化美育熏陶,首次推行“艺术素质测评”,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获特等奖5个、一等奖21个,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艺术教育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完善素养导向的劳动育人体系,评定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46所、食育改革示范学校50所,挂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4家、食育实践基地12家,以全省排名第一成绩创成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八、围绕职教高地,在打造创新样板上成效明显

牵头市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专班,全面落实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任务。出台《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项目16个。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获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48个,其中中职与应用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10个,项目数和招生计划数均为全省第一。优化院校专业设置,完成中职学校专业备案8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备案96个。推进五年制高职提质扩容,2个中职校成为联院办学单位,1所学校获批苏锡常区域首家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推动新建中车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更名江苏理工学院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提升在常高校办学水平,新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家。组织参加全省职业院校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9个、二等奖74个,获奖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90人,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创成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九、围绕安全稳定,在建设平安校园上成效明显

研制全市中小学校园安全专项规划,明确8项重点工作、12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风险隐患3430条,整改完成3417条,整改率达99.6%。持续推进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提前实现安防建设三年行动“4个100%”的目标。加快整治简易民办学校,全市简易民办学校减少99所。会同住建、消防等部门,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筑进行排查,把消防安全作纳入学校综合考核、教育督导、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和文明学校创建等指标体系,建立校园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完善涉危实验室全流程安全监控制度,分批督查涉危实验室学校166所,全面清理处置学校危废品13.8吨,形成危化品安全管理常态体系。推进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建设,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92所、市级平安校园646所,4个区成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

十、围绕教育惠民,在推进公益服务上成效明显

全面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创建市级优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25所,充分保障残疾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提升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水平,推进“教师全体参与、学生全面覆盖、家庭全部走进”的“大家访”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庭教育主题讲座200余场,惠及市民2万余人次。推进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培训人次达17.2万人次,其中在校学生12万人次、社会人员5.2万人次。全年实施各类助学资金总额1.1亿余元,惠及学生10.3万余人次。率先试点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面开展46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双随机检查校外机构978家,多形式督查机构1365家次,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成立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专班,研制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全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不断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5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全市社会教育绩效考核蝉联全省一等奖第一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