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意见
索 引 号:014109517/2024-0000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城管局
生成日期:2024-01-10 公开日期:2024-01-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意见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意见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大力践行“党建引领、治理为要、服务为本”理念,持续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创新,全面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美丽的城市环境,为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环卫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扎实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工程、沈渎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夹山填埋场2号渗滤液调节池改建为飞灰应急填埋库。持续推进夹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新北区厨余协同处置项目、维尔利新增协同处置厨余项目、武进建筑垃圾处置绿和常州事业部工厂异地搬迁项目等。完成武进城南等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提标改造城市公厕7座,新增141家单位加入“公厕联盟”,评选16座常州“最美公厕”。

2.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出台《常州市2023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分类标志》《常州市住宅区、单位、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标准》,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全市新增垃圾分类达标小区425个,新增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808个(建成区实现全覆盖),新增提标改造行政村39个。探索构建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废玻璃)收运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激励约束机制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和长效管理工作。编发《垃圾分类科普问答——三定一撤》《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手册》《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文件汇编》,出版印发中学版、小学版、幼儿版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在“我的常州”APP中开发“垃圾分类”模块。开展7场全市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3.持续提升环卫管理质效。一是科学调度,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214.97万吨;9月启动“常溧一体化”生活垃圾应急调度,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烧。二是编制《常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21-2035年)》《常州市环境卫生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城市公共厕所等级评价标准》。三是召开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专题会议,制订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按照整改方案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四是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置终端的监督检查;推动垃圾非法填埋和倾倒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五是持续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全市累计签约产废单位6758家,签约收集率100%。六是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市容卫生专班复审迎检工作,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等重点专项行动。七是开展环卫作业电动三轮车“三统一训”管理,上半年辖市区完成规范设置工作。八是增加重点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洒水频次,最大限度控制扬尘污染;新增新能源环卫车辆11辆。九是有序推进分类小区、转运站、公厕等环卫专项考评,强化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等生活垃圾处理终端的监管督查。

(二)聚焦市容整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1.申报创建“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按照典型示范、树立标杆的要求,紧扣标准、迅速行动,研究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细化指标责任分工,完成创建申报工作。经省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我市符合创建受理条件。

2.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是实施美丽街区建设。制定《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导则》,辖市区严格对照设计方案,抓质量、抓安全、抓进度,共建成7个“美丽街区”,列入全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经验,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二是牵头开展背街小巷治理提升行动。组织市公安、住建、各辖区城管部门对菜市场、医院、商业综合体、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部位周边道路,加大排查力度,落实整改责任,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厚积优势。三是增加更新市区便民服务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天宁、钟楼区新增更新8辆便民服务车。四是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组织各区通过挖掘停车资源、违停拖移等手段形成长效机制。全年共拖移车辆55944辆、罚款610750元,新增施划停车线126530米、可容纳99416辆非机动车停放。五是持续破解城市“牛皮癣”难题。继续实行执法部门与通信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改变停复机模式,增加违法成本和复机难度。全年共清理42599张、罚款26350元、停机82个。

3.推进停车设施发展和管理工作。调整组织机构,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常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组织主城区摸清公园、景区和医院等6类停车设施底数,明确归属地区和归口责任单位,开展停车收费专项督查,确保第一、第二阶段停车收费新政落实到位,并采取提醒约谈方式引导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合理定价。目前,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设施免费时长已延长至30分钟。完成主城区31条道路、141处道板停车试点普查工作。按照交通畅行工程目标要求,全市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11727个、路内泊位1100个,实现开放共享单位135家。

4.创新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模式。开展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示范建设活动,对辖市区2022年建成的83条示范路每月考核通报,对2023年申报的90条示范路进行严格审核,并于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全市63个镇(街道)186条道路共投放监管摄像头895个;全年共识别各类问题17712个,商户自行处理问题8564个、自处理率达95.44%。

(三)厚植生态底色,绘就城市绿美画卷

1.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大工程项目112个,新改建公园绿地92.6公顷。对标《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建成29个口袋公园(6个入选省“乐享园林”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已建口袋公园现状调查,编制《常州市口袋公园养护标准》并开展专项考评。建成21条绿化景观路,完成行道树常规修剪35条道路、行道树补植70条道路。大力推广“一米花园”理念,完成景仁公园“余香”邻里月季园、延陵路等13处“一米花园”建设。完成《常州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管理办法(初稿)》编制,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流程。组织开展常州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年暨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省内首创公开发行《常州市生态园林地图》。

2.持续强化绿化品质提升和成果保护。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绿化树木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城市绿化树木保护管理措施。开展绿化养护示范评优,全市33个标段申报“四新”技术应用示范点、114个标段参加“双优”竞赛。完善绿化专项考评细则,优化质保期绿地考核模式,完成考核任务1021件。出台《常州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以武进区处置中心作为先行试点,实现全市园林绿化垃圾“集中处置+就地处置”新模式。持续开展绿地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开发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重点开展栾树蚜虫、植物飞絮、天牛防治等专项整治。开展城市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底数现状,科学精准防控。成立辖市区绿化管理服务站,为企事业单位、市民等提供技术咨询。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花境施工技能竞赛,举办专类培训8场。

3.充分彰显公园公益属性和园艺发展水平。制定《常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实施方案》,开放42个公园绿地,并通过公园自查自检、公众使用体验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公园星级评定规范》,完成36个星级公园复评和10个新申报、升级公园星级评定。在全市28个公园推广管理服务标准化,逐步实现市区公园管理标准化全覆盖。有序推进紫荆公园相关设施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推进全市公园停车场充换电设施建设,6座公园完成安装。开展公园专项考核,完成日常巡查214次、现场考核226次,共发现问题404个。举办37场花事园事活动,推出“现场花展+互联网”赏花模式,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建立常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公园分会工作机制,确定7个区属志愿者服务试点公园。持续提升园艺发展服务水平,建成7个“市民园艺中心”、27个“社区邻里月季园”,开展30场园艺推广活动。

4.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构建“国家、省、市、镇、村”五级义务植树基地网络,举办2023年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开展8场市区机关干部植树活动、24场劳动尽责活动及38场市民植树活动。开展线上云植树、云赏花、云认建及25场线下树木认种认养、志愿者服务、园林科普等活动。紧扣“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常州”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民植绿固碳的良好氛围。

5.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完成《常州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修编,出台《常州市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开发“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平台”、古树名木巡查系统,开展专项考核,联合市公安、资规部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古树名木“一树一策”抢救复壮工作,共完成64株古树修复。组织全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7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常州古树名木智能化管理新模式。

6.高质量完成对外参展任务。第十二届省(连云港)园博会常州展园荣获造园艺术类二等奖和技术创新单项奖,园林园艺获专项展二等奖及插花、盆景等多个单项奖。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月季竞赛荣获3个特等奖、6个金奖、2个银奖。第十四届中国(无锡)菊花展览会常州室外景点、标准展台、百菊赛项目荣获金奖;插花艺术、专项品种项目荣获10余个奖项。

(四)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服务能力

1.推进立法制规和普法宣传工作。出台《常州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9月1日正式施行;制定《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常州市公园管理办法》《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规章;配合做好《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宣贯情况专项督查,完成《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后评估;受住建部委托,完成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容部分立法修订工作。坚持常态化普法宣传,做好《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宣贯工作。

2.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一是开展镇域综合执法调研。针对镇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配合市司法局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二是高效开展行政服务。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全年累计办理各类行政许可171件、开发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竣工备案33件;严格执行绿化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对辖市区绿化许可指导;优化建筑垃圾处置许可办理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三是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对建筑渣土、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等企业实施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主动告知处罚相对人。四是科技助力违建治理。整合全市城管执法系统55台无人机和60名操作手,建设“无人机资源库”“航拍目标库”“航拍数据库”,及时发现新建小区违法建设线索。

3.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检查。一是配合市纪委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占用耕地污染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全年共梳理问题信息2621条,确定重点问题线索77条,移交纪检部门线索4条。二是大力推进存量违建治理,拆除凯虹四季酒店2处违法建设和鼎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1处超期临建;结合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等要求,重点对在商场市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执法检查,共拆除违法建设20余万㎡。三是会同地铁集团等部门联合开展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巡查并严肃处理违法行为;开展轨道交通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等市容整治行动。四是持续开展渣土运输联合考核,对22家月度考核低分企业进行约谈;定期联合市公安、会同属地开展联合整治,督促、指导辖市区城管部门开展常态化专项执法,加大对“非标车”“黑渣土”精准打击力度。五是加强对垃圾分类、焚烧垃圾等执法巡查,整改相关问题2000余个。六是开展住宅小区内部、主次干道周边等重点区域擅自砍伐迁移、违规修剪城市树木等行为专项执法检查,整改相关问题1500余个。七是开展校外培训店招店牌和户外广告整治,按照“清单管理、动态销号”方式推进整改;开展“城教联盟,护航常有优学”活动,推动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行动。

4.深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完成全员培训工作、排查整改问题38个、排查协议26个。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常州市城管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考核的通知》,融合长效管理执法队伍专项考评和协同指导监督考核细则。深化驻队律师工作,全市所有镇(街道)签约61名驻队律师;建立综合执法周、月、季报制度,针对基层提交的问题形成类型化解决方案78个。制定《常州市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分级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对协管(辅助)人员实施层级化管理。组织全市“建队二十年 奋进新征程”队列竞赛,充分展示新时期执法队伍风采。“打造综合行政执法筑基工程的常州样本”入选2021-2023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项目。

(五)坚持精管善治,增强城市治理效能

1.打造智能化城市治理样本。牵头完成13个“一网统管”城市治理场景建设,其中城市体征、精品街区治理、共享单车治理、智慧停车、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等场景成为典型样例;“城市脉动”场景汇聚全市关键部门实时数据,全面刻画节假日期间城市态势。承办江苏省城市“智”理研讨会暨常州市首届城市治理创新成果发布会,获得较好反响。完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三期)建设,重构升级环卫系统,建设综合执法系统,上线运行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全市6个区13个街镇普及基层“智”理,其中天宁区实现全域推广,武进、新北、天宁区以平台为底座搭建区级智慧化管理平台。常州运管服平台获得省住建厅领导高度肯定,作为市级运管服平台的“理想版”走在全省前列。

2.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发挥监督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所有镇、街道、开发区实施分级分类考核。深度融合文明城市测评和城市长效管理考核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评价方法,通过运管服平台快速流转所有案卷,考核结果分类运用。指导辖市区完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街道镇建立日常自巡查工作机制。紧盯城市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设施残留物、私自占用公共停车泊位、住宅小区、大气管控等考核,促进属地严管深治。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区级健全完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聘请第三方开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满意度测评,收集市民“急盼难愁”问题;组织局机关干部参与现场考评工作,组织考核对象现场观摩长效管理案卷集体会审。

3.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聚焦城市治理、智慧公园建设、市容条例修订等重难点工作,评审出11个立项科技项目,完成6个在研科技项目中期督查,4项成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全国智标委《城管进社区模式研究》课题,与北京大学开展常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模式研究,与清华大学开展全国首个镇街体检地方标准制定。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全年未发生网络安全重大事件,获评“网安2023”常州行动防守表现突出单位。

(六)狠抓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1.压实安全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6次,开展行业部门安全检查、督导40余次。印发《常州市城市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2023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层层分解责任。压实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等制度规定,强化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组织局机关130余名干部职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2.落实隐患整改。完成市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专项巡察整改工作,16个共性问题和12个单位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开展“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围绕7类整治重点进行为期三年的排查整治。加大对物业、租赁单位、施工单位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年排查消防安全一般隐患156处,均已完成整改。开展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清单管理、动态销号”方式推进问题处置。突出隐患排查专业化、智能化,邀请第三方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的风险点“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正式启用安全应急巡查系统。聚焦违法建设安全、环卫处置终端安全、公园设施安全、绿化工程及管养安全,做好风险防控。全年共检查单位368家,督导问题98个,排查一般隐患265处,均已完成整改。

3.夯实应急保障。积极应对冰雪、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分类整治。按月维护保养应急器械,每季度盘点应急物资,并及时调拨、补充物资,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节日及重点时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开展园林绿化灾害性天气、游乐设施、轨道交通保护区等应急演练15次,有效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消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公园宣传主阵地作用,积极宣传冬春防火、防灾减灾等知识。利用紫荆公园现有绿化景观,打造安全文化主题公园,让广大市民“情景式”汲取应急安全知识。扎实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七)强化党建引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任务落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针对市委第六巡察组反馈的12个方面33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任务、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实施“精治管家·龙城先锋”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品牌特色。“精治管家”获评市级机关单位品牌、“清风城管”项目获评机关纪委工作优秀单位。深入探索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建成园林行业党建服务中心,争创市级机关党建示范点。持续开展“清风城管”行动,以“四聚力三清单两坚持”为重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提振党员干部能力作风,落实落细纪检委员履职两张清单,制定工作作风负面清单。配合派驻纪检组完成违规违纪立案处理2件,办理信访举报3件,提醒谈话1人。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出台《常州市城市管理局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等。开展基层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反馈问题和建议,并督促抓好整改。科学有序开展干部选拔,共提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人、公务员(参公)晋升职级2人、干部交流轮岗5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组织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挂职锻炼等方式,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持续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干部沟通协调和专业能力。举办4期“精治管家·青年讲堂”活动,组织实施中青年干部能力训练“1251”计划。依托“局人才工作室”“职工学校”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3.提升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质效。印发《常州市城市管理局新闻宣传管理办法》《常州市城市管理局网站安全管理办法》,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回应机制,不断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完成《政风热线》上线工作,协调推进投诉问题解决。突出党建领航,充分挖掘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城管“千条线”,打造城市治理典型。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开展“精治管家 精绣龙城”“精治管家全视角”专栏宣传,提升行业影响力。

二、2024年工作意见

2024年,市城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塑队伍为保障,全力打造“为民城管、法治城管、智慧城管、全民城管”品牌、创建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为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城管智慧和力量。

(一)以更大力度推进环境卫生治理

1.持续推进环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北区厨余协同处置项目、维尔利新增协同处置厨余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夹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武进建筑垃圾处置绿和常州事业部工厂异地搬迁项目等。继续高品质改造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7座、城市公厕100座。

2.纵深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员工作规范、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有害垃圾全程管理规范等配套制度文件。健全体系实现全域分类,前端落实全市居住区、单位、行政村分类收集设施配置,中端配套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末端加快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年内新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37个,建设垃圾分类清洁屋474个,同步配备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提标改造垃圾分类行政村39个;完成所有居住区撤桶并点工作,并确定居住区垃圾收集点定时定人实施区域。引入第三方对达标小区、单位、提标改造行政村开展常态化现场评估,按照评估办法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季度评估。

3.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制定《城市快速路环卫机械化保洁作业服务规范》。持续推进省、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回头看”、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垃圾非法填埋和倾倒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推进新增和更新的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0%。持续加强行业监管,扩充建筑垃圾监管职能,督促环卫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以更实举措推进市容市貌整治

1.全力创建“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根据省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预审反馈意见,抓好问题整改。按照创建工作计划,督促各成员单位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并落实整改,以最佳状态迎接省专家组现场验收,如期实现创建目标。

2.持续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督促辖市区尽早完成美丽街区规划设计文本编制,确定施工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年内建成14个美丽街区。通过摸底排查、问题整改、分类处置、动态更新等措施,更好地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更新户外广告巡检信息系统,对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进行安全监管。围绕服务民生目标,天宁、钟楼区增加更新12辆“五小”便民服务车。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乱张贴乱涂写专项治理及重难点违规楼顶广告及楼顶字整治。深入推进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激励辖市区深入推进示范路建设和运行。

3.有序开展停车设施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主城区一类区、二类区500条道路道板停车普查,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坚持“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原则,充分挖掘有刚性需求区域周边零星空地、临时闲置地块、公园、广场等空间资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持续推进停车设施开放共享(年内新增20家),并建立停车有偿共享机制。与各停车运营管理平台、停车场或厂家对接,快速启动全市无感停车服务。依托停车场精准推荐引导,加快车位周转使用。正式上线“常治慧”城市运行指挥平台智慧停车场景,全面升级常州智慧停车平台为“常州市停充一体化平台”,实现停车充电“运管服”全流程“一网一库一平台” ,年内新接入公共停车泊位10000个。

(三)以更高标准推进城市绿化美化

1.打造城市绿色共享空间。冲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做好迎检准备,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按照《常州市公园体系规划》,深化各类公园规划布局、统筹公园服务能力、突出公园特色、明确建设引导。新建、改扩建公园绿地70公顷,新建口袋公园28个、立体绿化7处,打造省“乐享园林”精品项目7个。实施21条绿化景观路提升工程,开展最美常州花道(绿道)评选活动。继续实施林荫路提升工程,建立行道树修剪补植示范路。督促实施“一米花园”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2.提升绿化养护精细化水平。建立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巡查考核,持续优化绿化专项考核样本点、完善评分细则;进一步落实绿化专项“明考”机制,定期发布月度重点养护工作。开展全市绿化树木规范管理检查,确保公共绿地不发生树木重度修剪等损绿毁绿事件。开展绿化“四新”技术示范点建设和“双优”竞赛活动,提升绿化行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养护管理水平。建成全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综合利用率95%目标。组织一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健全园林绿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秩序。稳步推进城市绿地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防治。开展花境施工技能竞赛、分级分类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3.推进公园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配套设施,健全预约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制定《常州市公园管理作业定额标准》,为辖市区公园管理经费预算提供依据。年内将4座古典园林纳入公园名录管理,提出具体管理标准和要求。组织对36个公园星级复评和10个新申报、升级公园星级评定,对79个标准化达标公园开展宣贯培训和复评。开展智慧公园建设试点,利用信息技术对服务、管理、养护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创新公园长效考评服务机制,通过现场指导、公众参与等方式,促进全市公园管理水平整体性提升。继续举办好园事花事活动,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完善公园共管共治共享管理模式,推进市民园长、公园志愿者深度参与公园管理。

4.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提升各基地硬件设施、宣传标识。开展特色主题植绿护绿活动,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组织2024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仪式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拓展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直接参加绿化劳动”和“间接履行植树义务”八种尽责形式。

5.展现对外参展和园艺服务水平。按组委会要求,推进第十三届江苏省园博会常州园参展任务。建成7个“市民园艺中心”,筹建“园艺推广联盟”,让园艺花艺走进市民日常生活;新增30个“社区邻里月季园”,打造市花月季品牌。积极倡导“园艺+生活”理念,举办“园艺生活节”。

(四)以更优作风推进执法效能建设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普法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制规工作,正式施行《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展《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执法检查,修订《常州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配合完成《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价格听证等工作。开展《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常州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宣贯工作。发布植绿护绿先进典型,曝光损绿毁绿反面案例,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绿化观念和行为准则。

2.推进城管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与属地的执法联动和对当事人的警示教育,拆除15%在案违法建设。加强与地铁集团、公安、交通和属地执法部门的执法协作,全力保障1、2号线安全有序运行及5号线顺利施工。与市公安、住建、交通以及辖市区联合开展渣土运输治理,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形成治理合力。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及时通过《执法提示函》等方式作出履职提醒,强化在大气污染防治、源头管理和执法等方面事先介入,有效化解执法风险。

3.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梳理日常督察中发现的反复性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修订专项考评细则。进一步发挥驻队律师作用,强化综合执法月报、周报、季报的作用,类型化解决执法问题。组织开展全市城管和综合执法队伍技能竞赛,促进执法人员加强业务知识、执法实务学习。针对违法建设、违规砍伐等行为进行定期航拍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源头性问题。督促辖市区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发现和处置,提升一线执法队员、辅助人员应对常见问题的能力。

(五)以更宽视野推进城市精准治理

1.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按照“能级提升”原则,发挥已有业务系统对场景建设的支撑作用。继续推进城市体征场景建设,打造常态化“今日常州”场景。促进街镇体检工作走深走实,为基层开展治理和更新发挥指导作用。聚焦街区治理、宜居宜业、生态园林、智慧出行等,运用视频AI识别、物联感知、街镇体检及基层“智”理等,推动街镇治理全面提档升级,打造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城市运管服平台“平台+应用”优势,完善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立足市容环卫、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综合执法、长效管理等业务需求,提升信息化水平。

2.提升长效管理质效。严格落实每月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梳理重难点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努力破解管理难题。发挥高位协调作用,做好全市长效管理基础数据排查,厘清管理边界和职能权限范围。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长效管理考核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内容分级分类考核,对文明城市测评“黑榜”问题、政风热线投诉突出问题、日常考评中反复性问题、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逐步纳入重点问题进行考核。强化日常督导检查,指导基层进一步理顺体制,按计划组织区级考核。加大对整改案卷的现场核查力度,对问题整改标准低,敷衍糊弄行为零容忍。定期对监督考核情况及市民满意度测评结果开展数据分析、科学研判,找准管理短板,重点突破。

3.深化科技赋能。持续推动项目开展,重点研究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力等领域的新方向、新概念、新技术。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沟通交流,持续深化与全国智标委战略合作。推动数字孪生、区块链、无人机等技术在智慧城管建设中的落地应用。完善局网络安全体制机制,构建上下一体的网络安全防线。

(六)以更严要求推进行业安全生产

1.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历年专项行动成果,全力推进“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三年专项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回头看”。加强行业安全指导,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的高风险行业领域。督促基层单位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 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台风、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年内对局系统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切实排除安全隐患。督促各单位加强值班值守,配齐备足各类物资设备,逐路段、逐点位落实责任人。加大日常检查,做好各种抢险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做到平时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全市环卫系统应急演练,提升环卫应急队伍处置水平。

3.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以“紫荆公园安全文化长廊”为载体,探索一条适合城管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道路,深化安全生产的价值认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培养高素质安全生产人才,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七)以更高站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工作主题,把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首要任务。以“龙城先锋·精治管家”党建品牌为引领,着力提升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建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工作举措融入党建品牌创建之中,形成城管系统“1+N”党建品牌体系。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和落实局内部控制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2.提升干部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政治标准,以“实干实绩实效”为标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干部。加强干部调配和选拔的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建立“85后”正科职和“90后”副科职培养的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学习”等活动,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探索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加强干部日常监督,严格落实“三项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3.强化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聚焦市委巡察发现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长效机制。强化舆情风险防控意识,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系统作用,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创新宣传思路,找准“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打造城管宣传精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培训活动,加大与辖市区融合联动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骨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