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司法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613/2018-0000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司发〔2018〕17号 发布机构:市司法局
生成日期:2018-03-09 公开日期:2018-03-1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司法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常州市司法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司法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年度司法行政工作责任书相关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常州市司法局

2018年3月9日

 

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全省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围绕打造更高水平人民满意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总目标,按照“123422”工作思路(一个主题:开展“司法行政服务深化年”活动;两个目标:市综合绩效考核进入优胜单位行列、省厅绩效考评进入优秀单位行列;三大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司法行政标准化建设、司法行政业务建设;四个全覆盖: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全覆盖工作;二十二项重点任务:重点抓好创新打造服务经济发展平台、法律扶贫、公共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改革、社会组织发展、信息化、标准化及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等二十二项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种好人民满意幸福树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指标是:

    ——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升级,市、辖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建成达标率90%以上,12348热线接通率95%;建成常州司法行政典型案例库,年入库案例不少于200件。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当年重新犯罪率分别低于1.5%、1‰,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率90%以上;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标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标准化建设,提升监狱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亲属的视频会见率。

    ——司法行政业务结构优化。律师办理各类业务增长10%,年办理公证业务量突破5万件,法律援助办案量与常住人口比率不低于万分之十,刑事法律援助年办案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矛盾纠纷调解量与法院民商事案件量比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层基础保障全面提升。全面加强“智慧法务”建设,实施“五百工程”,完成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二期建设任务,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全部建成并发挥作用。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政法专编落实率不低于90%,基础型社会组织镇(街道)覆盖率不低于90%。

    ——队伍能力素质整体增强。研究出台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实施“1234”人才培养选拔工程,每个条线培养选拔1名业务专家、每个部门培养选拔2名骨干型人才、每个基层司法局培养选拔3名以上专家、骨干型人才、全市选拔40名专家、骨干型储备人才。市、辖市区司法局业务类公务员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比例分别高于20%、15%。专职调解员配置全覆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社工配比达到省定标准。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努力提升服务管理能力水平,开展“联络月”“开放日”活动,以服务赢民心,用宣传扩影响,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总体评价高于全省水平,司法行政服务对象满意度不低于94%,管理对象满意度不低于98%,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4%, “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不低于95%。

    主要任务是五大方面二十二项:

    一、全力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制定出台《常州司法行政系统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创新打造服务经济发展平台。完成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建设,依托高校、企业和法律服务机构等,成立非公经济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会,加强涉企法律风险的收集和研判,及时向企业推送风险预警提示;组建由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以及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的“100人法律讲师团”,结合具体案例开发50—100种涉企法律讲座课程,免费为企业提供各种法律培训讲座1000场;组建市、辖市(区)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分管领导及知名律师参加的“50人企业涉法问题咨询顾问团”,免费为企业处理各种法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咨询意见;聘请全国、全省法律业务专家,组建“20人法律风险防控专家团”,定期邀请专家来常为企业提供讲座咨询服务;联合公、检、法、工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共同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工作,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常州企业技术安全,为企业创业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2.深化“法企同行”专项活动。组织重大项目、十大产业链、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小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僵尸企业处置、涉台侨企业等十大专门性法律服务团队;落实省厅开展“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开展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法治专项教育,以法律政策、典型案例解读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区分合法投资与非法集资,培育理性投资、风险自担的正确观念;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加强对政府PPP项目、委托代建等重大项目决策的合法性审查。认真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防范工作,组织开展政府性债务法律服务质量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依托非公经济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会,研发推出一批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产品,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法律体检”,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构建整体防控解决方案。

    3.落实“法律扶贫”专项行动任务。落实省厅部署要求,加强贫困人口合法权益保护,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重点针对因发生重大事故、遭受非法侵害、遭遇意外伤害、生产经营不当、家庭成员违法犯罪等五种致贫类型,为其提供个性化维权帮助;开展脱贫致富项目法律服务,组织法律顾问专家团,对基层扶贫项目组织“法律体检”,参与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廉政风险防范;做好监狱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后续照管对象等特殊人群特困帮扶,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创业指导、生活安置等回归衔接,做好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的特困帮扶工作;组织困难群众帮扶志愿服务,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以部门或党支部、党小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行业以机构为单位,分别挂钩所在地1-2个贫困家庭,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根据省厅安排,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加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结对帮扶。

    4.实施“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计划。倡导绿色出行,开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传播交通“常州共识”和安全行车“常州规矩”;推进绿色生产,组织“263”法律服务团助力全市“263”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关、停、并、转”企业的法律服务支持,有效预防和较少矛盾纠纷发生;建设绿色村居,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发挥百姓议事堂、和谐促进会等基层社会组织,引导村(居)民提高绿色文明意识,将环境整治、农药使用、秸秆利用和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建设绿色村居;共创法治绿色校园,推动生态环境、安全防范等法律知识进校园、进教材,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组织开展“法治绿色示范校区”创建活动,探索“1+2+N”的校园意外伤害、欺凌霸凌和校园贷风险防范等青少年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模式,共创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二、突出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根据司法部、省司法厅“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任务”要求,研究出台《常州司法行政系统2018年服务为民八项举措》,并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常州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购买补助办法》,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5.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实体平台建设,统一四级实体平台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健全丰富实体平台功能,形成功能互补、一体联动的工作体系。加快12348掌上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并提升热线平台服务质效,推动“三大平台”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市编制部门在市局机关成立专门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争取调整增加3-4名全额拨款事业人员编制充实到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天宁区试点“两员两师两制一群”的工作机制(公证联络员、法援助理员,心理咨询师、顾问律师,定期下派巡回办理制、大数据分析风险防范提示制,村居法律顾问群),并于年内在全市推广,做实做活基层公共法律服务。

    6.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根据省厅要求,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落实,围绕出生、入学、工作、婚姻、退休等人生关键阶段,制定发布公民权利义务清单,开展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组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团组,结合常州实际,研制开发法治文艺节目菜单、法宣阵地菜单、律师公证法律服务产品菜单,以及针对企业、学生、社区居民、农民工、机关公务员等不同群体的法治课程菜单等,为群众提供针对性、普惠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建立12348法律服务队,完善与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对接机制,深入基层村居、企业和群众,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依托现有中国法网、江苏法网驻场人员,积极承接派发的工单,加大法律服务产品网上推送力度,加强法网宣传和推介,引导更多人民群众通过法网获取服务。

    7.强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认真落实《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意见》,全面排查梳理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情况,会同市政法委、民政等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明确1名法律顾问服务范围不超过5个村(社区),加大法律顾问经费保障力度,建立管理考核及服务效能评价机制,确保服务质效;切实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建设,真正做到“全覆盖、功能齐、真运转、有实效”,同时加强管理,坚持“谁建群谁管理、谁建群谁负责”,提升群众咨询回复及时性和准确率,及时掌握群众需求、解决群众身边的法律问题,并加强舆情监测,确保微信群规范运行。

    8.建成类型化司法行政案例库。根据司法部、省司法厅“关于选编司法行政典型案例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案例编写报送工作,提高我市案例入选全省、全国案例库比率;组建常州司法行政类型化案例库,在常州司法行政网、常州普法微信公众号建立发布平台;每年选择10位资深律师所办案件,与作家合作撰写10本《律师办案手记》,将案例以可读性故事形式再现,充分发挥案例警示教育功能;继续办好“有请大律师”电视节目,将更多的现实案例搬上电视屏幕,继续编辑出版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千人以案释法”丛书;依托常州现代司法行政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库成员,加强对案例的编写审查、指导,提升案件编写能力与水平。

    三、扎实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创新

    根据司法部《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和《市委深改组2018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安排,结合常州实际,加强改革工作谋划,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改革:

    9.深化特殊人群管理改革。全面完成辖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任务,推动科技强矫,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手段,提升工作成效,发挥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功能,构建一体指挥、合成处置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标准,努力创新损害修复工作制度方法,学习借鉴通州区“被害人保护协会”做法,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修复机制,落实损害修复试点任务;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为全省地方立法提供支持。以社会化保护为重点,深化“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改革。配合省厅研究制定刑满释放重点人员衔接工作标准,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清单;加强互帮共建和后续照管工作,发挥监狱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亲情视频会见系统功能,提高系统使用率。推动将后续照管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实施个性化帮扶照管,提升高服务管理水平。

    10.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改革。认真贯彻《常州市“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纲要》,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动态监测和考核通报,促进普法责任落地生根。制定“三节四时”重点节日节点普法清单,推动各部门深化分业、分类、分众法制宣传教育。围绕宪法修改、监察法制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宪法法治精神;加强法宣阵地建设,完成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史良故居、检察文化、平安法治主题公园等法宣阵地建设,并对外开放。开展“法护人生”“法润村居”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省首批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评选活动,加强涉农电信诈骗、网上纠纷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选拔培养一批法治文化艺术人才,编排开发一批法治文化艺术节目,组织举办常州第一届法治文化艺术节,建成200个村居法治书屋,全年组织法治文艺演出1000场次;认真做好“七五”普法中期考核迎检工作,争创中期考核先进市。

    11.推进公证律师制度改革。探索落实同一层级设置公证机构改革任务,探索统一全市公证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绩效激励机制,激发事业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公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厅县域公证处年办证量突破万件、配备至少8名职业公证员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公证员队伍发展;扩大家事服务、知识产权证据保全、金融、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等公证业务,努力提高办证数量;强化公证质量控制,更好发挥公证预防和解决纠纷的功能。

    鼓励引导律师担任党委、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积极拓展重大决策、项目评估、资产重组、债务清偿、破产保护、债权担保等非诉业务;突出抓好“两公”律师制度落实,推进市、辖市区党政机关普遍设立公职律师,推进企业设立公司律师,完善国企外聘法律顾问制度,探索建立公职、公司律师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建设,构建我市“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学习借鉴南京、扬州组织律师参与城管的工作做法,加强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加快落实律师调解工作改革任务,根据省厅要求,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全市20%以上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市律师协会成立民商事调解中心,发挥律师在纠纷化解中的专业优势;加强律师执业维权和惩戒,发挥市律师执业维权和投诉查处中心功能,牵头成立调查和惩戒委员会,推动建立律师违规行为调查和惩戒相分离、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上半年完成律师协会换届,成立市律师行业党委。

    12.探索人民调解制度改革。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统一的专职调解员、兼职调解员经费保障和业务培训办法,结合村(社区)网格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继承发扬“枫桥经验”,全面推行“调解第六人”做法,广泛吸纳基层群众和已调案件当事人参与调解工作,依靠人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根据省厅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意见,加快推进物业、交通、物流、学校等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构建行业与矛盾化解深度融合的“调解综合体”,借助专业力量,运用专业知识,有效预防和化解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矛盾纠纷;进一步推进诉调、公调、检调和防调等多调对接工作,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开展“调解前置”试点工作,完善相关制度,确保高效运行。

    13.推进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根据省高院、省司法厅的统一要求,加快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筹备工作,摸清办理案件需求与援助力量缺口,加强与法院沟通协调,确定两家基层单位进行试点;加强与检察院联系沟通,在非全覆盖试点基层单位,推广溧阳审查逮捕阶段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与市政法委、中级法院协商,共同探讨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探索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推动开展并规范司法行政机关中领取律师工作证人员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法律援助机构中领取律师工作证人员每季度应办理不少于1件法律援助案件;推行法律援助案件观摩庭、考核庭制度,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出庭效果,确保案件质量;落实两院三部出台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值班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争创“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14.落实司法鉴定等其他改革任务。深入开展司法鉴定“双严”专项整改,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积极稳妥培育发展法医、建筑、环境等方面司法鉴定机构,推动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扩建提升为司法鉴定中心,拓展服务内容,提升全市司法鉴定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与法院沟通协调,探索加强对市外司法鉴定机构承接司法鉴定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履职范围,提高人民监督员参与司法监督的积极性,确保监督效果;认真落实《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根据省厅统一部署,认真组织首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统一组织实施职前培训;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积极参加“群众满意的审批窗口”创建,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等机构和人员审批电子档案,深化“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四、努力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以推进“365”工程为抓手,加快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2018年省厅绩效考核中,至少有两家基层司法局进入全省前25名,基层司法局全部进入前五十名。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5.全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认真贯彻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二期建设推进会精神,八月份之前完成应急指挥平台、执法管理平台和政务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运作、科学化管理水平;组建由8名分管领导带队的专门建设小组,专门负责智慧法援、智慧公证、智慧普法、智慧调解、智慧管控、智慧指挥、智慧管理、智慧审批等智慧法务建设,上半年完成考察调研及工作方案制定,10月份前完成所有建设工作;根据省厅要求,4月中旬完成市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完善量两级司法行政应急指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区矫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机考考点以及司法所等场所的监控布点,实现对全市范围内各类司法行政监控视频资源汇聚;继续推进信息化应用“五百工程”,细化信息化应用素能标准,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6.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落地见效。2108年是全市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年”,全面贯彻省地方标准和省司法厅印发的各类工作标准,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促进标准化与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行政执法、岗位职能、素质能力的融合发展,贴合工作实际研制一批成熟、使用、相对稳定的执业活动和内部管理标准,使标准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探索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等法治宣传类,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指南等服务类,司法行政数据、档案等管理类标准,为全省标准制定提供支撑;开展标准化建设标杆选树活动,积极培育一批全省司法行政标准化示范单位和机构。对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的经验做法,比如钟楼司法局“一本手册管机关”、金坛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溧阳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新北司法局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等,进一步提炼总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17.加快培育发展各类型社会组织。根据省厅要求,加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力度,年内,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全部建成,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启动资金、办公场所等方面予以支持;各条线部门、各基层司法局全面完成省厅规定的各种类型社会组织建设任务,实现社会组织参与司法行政业务全覆盖。推广溧阳“百姓议事堂”、天宁“和谐促进会”做法,探索金坛“群言堂”、新北“老娘舅”、钟楼“帮帮团”,实现基层社会组织全覆盖;研制出台市级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业务工作项目清单,完善镇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运行效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作用,加强检查考核,避免僵尸型社会组织的产生。

    18.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司法所体制调整成效,真正实现由“形式调整”向“实质调整”转变;严格落实司法所双重管理职责清单,突出司法局对基层司法所人财物主管地位,切实发挥司法所体制调整对基层工作的推动与保障作用;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具体意见,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司法所基本保障“达标升级”活动,加强信息化装备的配备;积极开展大型司法所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认真抓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把严的要求、标准和措施落实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管党治党各个方面,突出抓好班子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9.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全市系统最大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落实“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市局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强化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全面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和统战工作,确保法律服务行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0.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围绕学习十九大精神,组织两级司法局班子成员集中培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振精气神。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基层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协管力度,确保素质高、能力强,能干事、想干事的领导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创新队伍管理理念方法,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理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管理体制,选拔充实事业编制人员力量,形成门类齐全、梯队衔接、后继充盈的司法行政干部人才队伍。

    21.狠抓队伍业务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业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花大力气提升司法行政队伍专业水平。加强班子领导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沟通协调、防范风险、精准服务、信息化应用“四项能力”,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推行“六带头”,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即带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带头进行课题研究、带头开展法治讲座、带头出席法庭应诉、带头信息化应用、带头廉洁自律。聚焦司法行政每一项具体业务,选拔聘请一批业务专家担任授课老师,研发一批精品课程课件,组织开展分层、分类、分条线的业务培训。根据省厅要求,建设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现场实训基地,开发司法行政实训课程,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培训实效;落实省厅“三型”人才选拔培养要求,积极参与人才创新创业示范点评选,争取有更多的人才入选省厅专家型、骨干型和青年人才库;依托现代司法行政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首届司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围绕涉及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

    22.加强全系统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委《具体办法》和市委《意见》精神,深入查摆和纠正“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开展“党章党纪党规学习月”活动,切实将全系统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真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做到干部清正、队伍清廉、作风清明。组建市局各“12348”法律服务队,加强对年度重点工作的巡回督查推进,帮助基层着力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确保扎实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制定服务标准,简化服务流程,倡导确立“如己在办”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倡和弘扬“有激情、善创新、勇担当、讲规矩”的常州司法行政精神,加大典型人物选树力度,全面推进“一地一典型、一行业一典型、一单位一典型”活动,开展“最美法律服务人”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精神动力。依托史良故居、常州司法行政展示中心,深化入职宣誓、荣誉退休等仪式教育和历史传统教育,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座谈慰问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