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开展法治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014109613/2021-0001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委法办〔2021〕2号 发布机构:市司法局
生成日期:2021-02-25 公开日期:2021-03-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开展法治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法治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

各辖市、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市(区)委员会办公室,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市各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在服务创新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现就开展法治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十大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创新发展“赋能”行动。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协调职能,把法治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列入法治常州、法治政府重点内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创新发展中制度供给、司法执法、权益保障、法律服务等重点问题,全方位打造驱动创新发展的法治环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333”工作机制,提高制度供给质量。加强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依法稳妥推进企业破产处置。持续推进“企业法治体检”全覆盖工程,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公证、仲裁等专业力量和行政执法部门实务人员深入各类企业、各种业态,重点针对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业态提供政策法律、投资融资、财税合规、技术创新、风险诊断等服务。设置对企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公证、仲裁等机构服务保障创新发展“绿色通道”,逐步建成体系完备、功能齐全、服务完善、量身定制的法律赋能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实施重大项目“助力”行动。深化应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和重大项目强化攻坚的工作意见,护航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服务,破解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理涉及新特产业技术开发新类型案件,依法保障、引导、支持一切有利于经济转型、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深入开展星级企业、重大项目“清障拔钉”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主动对接走访省、市重大项目,对有需求的重大项目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实行跟踪服务、专人服务。对重大项目落地常州提供周到严密的法律审查,确保项目招引依法推进。不断创新适应项目建设需求的法律服务机制,优化提升法律服务保障效能,推动法律服务机构与审计、会计、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对接,放大综合服务效应。

    三、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企业进驻服务、“走出去”企业联络服务等机制,以“猎狐”“护航”“百城会战”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完善涉企案件快办机制,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恢复生产经营。严格落实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十项机制,推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深化“放管服”改革,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加强和规范电子证照应用,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域通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审批与监管的衔接,强化涉企经营信息的归集和共享,依法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应用管理,探索信用体系建设与“证照分离”改革的融合。强化规则引领,妥善办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案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

    四、实施执法司法“规范”行动。依托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协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联网共享”。继续实施行政执法“353”行动,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常态长效,制定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司法保护力度,尊重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努力形成“办案力度不减,企业活力不减”局面,尽量避免“查办一起案件,垮掉一个企业”,保护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对认罪认罚、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企业涉罪轻刑案件,督促企业建立合规体系,对符合刑事合规标准的涉案企业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 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推行企业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长效机制,依法从严从快打击侵犯企业家人身和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对企业家、公司高管、科技人员依法慎捕慎诉。充分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五、实施知识产权“护航”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指示精神,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贯彻落实意见,以更实举措保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推动构建新发展新格局。围绕重点园区、高新园区、双创载体,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联系点制度,及时为创新主体提供有效司法服务。会同法院、检察、公安、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部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一体化联动执法、一站式保护机制,依法妥善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发挥市非公经济护航中心平台在服务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积极研发知识产权全链条法律保护产品。加快推进我市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我市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六、实施上市企业“助推”行动。建立上市企业法治保障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定期分析研判,优化服务载体。常态开展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法治服务对接活动,走访50家上市及拟上市企业,了解法律需求,编制法治服务上市企业目录清单,实施精准化法律服务。联动司法、发改、工信、商务、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和载体,定期发布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诉讼案件分析报告,促进上市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从执法司法部门、高校、律师、公证、仲裁队伍中遴选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上市企业法律专家库,开展上市企业法治保障研究,探索建立服务上市企业的法治保障机制,指导研发上市企业法律服务产品,在服务深度和广度上做足文章。继续开展上市企业法治大讲堂活动,编写上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汇编指导案例,推进上市企业法治化水平。

    七、实施法律服务“提优”行动。推出司法服务“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着力培养专业化法治人才,妥善审理涉及高精尖缺人才的各类纠纷,保障市委“筑台引凤”计划顺利推进。提供配套保障,探索省、市居住证互认模式,畅通高素质人才落户渠道。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培育产业链律师联盟,服务产业链补链强链。深化法律服务,调整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等十大法律服务团成员,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专业法律服务水平。深化“法企对接”机制,推动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帮助企业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有效发挥小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等作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减轻诉累。

    八、实施法治宣传“增效”行动。大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4·26”知识产权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点,选取企业关注的法律法规或法律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紧扣促进创新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发改、工信、商务、税务、环保、知识产权、市场监管、人社等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和政法部门,组建千人法治宣讲团,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建立与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研院校、创新主体的联系沟通机制,全面收集研判各类创新主体法治需求和动向,及时提供精准法治宣讲服务。梳理汇总涉企政策法规,采取网站、微信、专栏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推送宣传和解读辅导,打通企业与部门联系通道,提高政策可及性和认可度。

    九、实施诉源治理“解忧”行动。加快构建矛盾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全周期治理和分级治理体系,打造风险预测、防范、处置、引导的“全周期链条”。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专项行动。发挥溧阳、武进护航企业法治基地作用,大力培育优质案例,积极筹备专业化法治教育课程,开展犯罪警示和预防,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法律纠纷,降低经营风险。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法律风险,及时制发刑事风险防控提示函、检察建议,引导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深入开展“法企同行·风险防范”专项活动,切实提高新型风险识别、预警、防控能力。推进非诉讼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与法院建立无争议事实认定制度,建立复议与调解的衔接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仲裁、公证等纠纷非诉讼化解不同手段的有效配置、对接呼应、协同化解。

    十、实施预防惩治“综治”行动。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和政法部门的联动执法机制,针对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组织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断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开展涉企职务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会同纪委监委、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开展预防和打击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开展法治营商环境专项督察,加大行政执法、司法监督检查力度,明确政商交往正负面“两张清单”。

中共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2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