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2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
索 引 号:014109488/2022-0008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2-05-09 公开日期:2022-05-0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2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
2022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教育工作要聚焦这条主线,作出应有的不可或缺的贡献。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瞄准“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奋斗指向,围绕打造“常有优学”教育名片,统筹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和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更有成效的终身教育,奋力谱写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为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加强更高质量的教育党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理解和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伟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履行新时代教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牵头负责:组织处)

(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汇聚形成广大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组建首批教育新媒体工作室,加强教育系统宣传队伍建设,锻造一支站位高、业务精、活力强的教育宣传队伍。优化“常州教育发布”视频号运营机制,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研制文明校园创建动态管理办法,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印发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举办新媒体新闻宣传和网信工作队伍实务培训,加强教育宣传和网信人才队伍建设。(牵头负责:宣传处)

(三)加强学校思政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继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工作,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组建 8个以上“1+N”跨学段、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思政育人提升行动,遴选市级思政课优质课例,加强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培育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每学期为师生上1次思政课制度。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学科育人”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充分挖掘使用各学科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助在常高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体系,协同做好校园意识形态突发事件研判处置工作。(牵头负责:宣传处)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奋进新征程行动”,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促进全市教育系统党建一体联动、一体发展。进一步规范党支部工作标准,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强化支部示范性建设,启动实施“秋白党支部”建设行动。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深化党建项目研究,开展“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党建文化项目培育活动,选树一批基层党建样板、优秀案例和重点项目。服务指导在常高校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配合做好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完成市属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选派和换届工作。(牵头负责:组织处)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常州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选”“育”“管”“用”“评”全链条选人用人机制。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综合使用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形式,持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探索跨区域、跨系统干部交流机制,加大特别优秀、特殊需要人才使用力度。启动实施中小学党组织“好书记”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评选首批“好书记”和第六批“三级校长”。(牵头负责:组织处)

(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和要求,制定《2022年度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组织局属基层党组织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以上率下,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做到全面从严治党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强化日常检查监督和年度考核,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牵头负责:办公室)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以及省市委有关办法,加强机关作风和教育行风建设,深入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健全制度堵塞漏洞。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节点,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聚焦教育领域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食堂管理、招生入学、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和教育收费等问题深化专项治理。指导和监督各直属单位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保证权力运行有章可循。纵深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不断涵养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用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第一种形态的监督指导,依纪依法追责问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牵头负责:办公室、审计室)

(八)加强群团共建工作。坚持党对统战和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加强大中小学一体化机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中小学“同心育人”计划行动项目建设。完善与市各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优化特约教育督导员参与特约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中小学民主党派基层建设和群团工作指引》等文件,提升统战与群团工作品质。开展纪念建团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办优“生命之水”“心手相连”“高中学生峰会”“浪漫之旅”等品牌活动。组织实施教职工岗位素质技能竞赛和文体比赛,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牵头负责:统战与群工处)

二、全面提升更高能级的保障水平

(九)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加快实施“更强的保障”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学位资源建设,全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01所,其中幼儿园37所、小学35所、初中22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1所。竣工学校41所,其中幼儿园17所、小学14所、初中8所、高中1所、特殊教育1所。增加学位3.3万个,其中幼儿园0.8万个、小学1.2万个、初中1.1万个、高中0.2万个。(牵头负责:发展规划与财务处)

(十)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完善学校建设装备标准,推进学校基建与教育装备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组织教育装备应用及管理业务培训,提升教育装备使用成效。推广使用能耗智能化管理平台,力争全市72%以上学校创成节水型学校。加大“阳光食堂”平台监管力度,促进更多学校采用自主经营“1+1+1”模式。(牵头负责:发展规划与财务处)

(十一)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实施校园“三防”深化工程,建设“智慧安防校园”3-5所。加强安全队伍建设,逐步增设学校安保内设机构。实施中小学安全教育基础工程,优化安全教育知识读本,推动安全教育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打造一批安全教育体验(基地)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实施校园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围绕实验室及危化品、消防、治安、交通及校车等重点环节,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推动创建省级“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县(市、区)”。(牵头负责:政策法规处)

(十二)优化现代教育治理。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协同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审批和管理工作,出台《非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遴选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有序实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行动,稳慎推进“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引导民办义务教育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牵头负责: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终身教育与民办教育处)

(十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制出台《依法治校建设标准》,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谋划推动“八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卫士”等活动,不断提升师生法治素养。加强相关部门资源联动,探索科学的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功能功效,增强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完善法治副校长、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牵头负责:政策法规处)

三、全面深化更高成效的综合改革

(十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入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汇编区域课程游戏化经典案例。全面加强乡村、民办幼儿园内涵发展,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20所。持续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加快省市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遴选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建设常州市幼小衔接工作示范校。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纳入政府教育履职考评体系,切实支持各地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牵头负责:基础教育处、督导处)

(十五)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范考试管理,严实作业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全市中小学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教学改革,不断彰显“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教学品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开展常州市“双减”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加快学校主动发展,推进优质学校建设,计划新增主动发展示范校35所、新优质学校15所。深入建设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计划新增市级高品质项目24个、省市级内涵建设项目40个。支持各地创建国家或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牵头负责:基础教育处、督导处)

(十六)强化普通高中品质建设。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5个重点项目、1个重大课题实施。稳步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3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课程建设与管理,严格学分认定。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完善选课走班机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科学指导学生选科。(牵头负责:基础教育处)

(十七)加快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制定实施《常州市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育人。建设常州市优质融合资源中心25所,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创建省级融合教育示范区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示范校。健全常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牵头负责:基础教育处)

(十八)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度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优化调整年度职业教育发展项目,重点支持5所“领航计划”中职校、10家企业学院、10个校企示范组合、10个示范性现代学徒制项目等建设,做实做好首批在常高职院校与中职校结对融合发展工作,继续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遴选30名左右五年制高职产业教授,开展“技术精英”进校园宣讲活动,实施教师产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助,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落实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税收减免等激励评价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牵头负责: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十九)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着力理顺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动学校打造区域学前教育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落实《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在常高校主动服务“532”发展战略,力争新增2个以上国家现代产业学院、8个以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留常就业人数稳步提升。支持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或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破常州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加强江苏理工学院一流技术师范大学建设,支持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服务职教、研究职教、引领职教,力争研究成果在常落地2-3项。协调谋划举办医学高等教育,推进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等高校引建项目。(牵头负责: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二十)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推动数字化学习常态应用。建设教育部“如何用教材教与学”项目实验校。遴选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制定新一轮中考招生改革方案,研制《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探索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启动教育评价可视化建设预研,为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建立“数字画像”。(牵头负责:基础教育处)

(二十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则》,明晰成员单位职责,健全督委会工作机制。充分运用责任督学履职记实平台,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深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持续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常态化督导要求。修订《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标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建立统一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完善教育评估监测标准和规程,协助启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监测。(牵头负责:督导处)

四、全面发展更高水平的素质教育

(二十二)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加强全市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七彩德育”课程体系,推进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制学校立德树人重点任务清单,全面提升培根铸魂能力水平。推进实施省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打造特色德育品牌“5”彩法治大课堂,实施“童心向党”“八礼四仪”“模拟政协”等品牌项目,开展“坚韧行”“一封家书”“科技节”等主题德育活动。(牵头负责:德育处)

(二十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联盟引领作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五大行动计划。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查。升级“青果·常开心”心理健康云平台,启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建设。持续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分类指导机制,构建“校医共建”转介通道,优化高危人群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工作机制。丰富校园学生活动,建设一批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优秀学生社团,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牵头负责:德育处)

(二十四)增强体育艺术素养。全面加快学校“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体育、艺术传统特色学校。统筹规划足球、篮球、小巧灵等项目布点,优化名校办名队促进机制,加快优秀体育人才贯通培养。落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常态化抽测,实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跟踪问责制,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全面推进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打造私人订制体育课程。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墨香校园建设,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牵头负责: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二十五)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整体规划劳动教育区域推进目标,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地方立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健全劳动教育推进和保障机制,出台《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指导意见》,印发中小学生学校和家庭劳动清单。研发学段衔接、内外协同、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制定《常州市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评估等级标准》,激励劳动教育基地优质跨越。推动“享去·常州”劳动实践APP在全市运行,建设“线上+线下”劳动实践平台。研制《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牵头负责:德育处)

五、全面建设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十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六个一”专项行动、师德专题教育“六大行动”和违反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探索教师准入职业素质评估机制,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充分发挥师德榜样引领作用,建立从教三十年“龙城荣誉教师”制度,选树一批长期坚守一线、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新增“龙城十佳”6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400名、师德标兵(模范)70名。完善师德师风承诺书公示制度,加强师德失范问题常态化督查,建立健全违反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机制。(牵头负责:人事与教师工作处)

(二十七)配齐配强教师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力度配备心理健康、艺体教师,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挖潜力度,盘活编制存量,扩大编制“周转池”,逐步推进教师跨区域、跨学校、跨学段流动,提高编制使用效能。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出台“龙城教育英才”引育实施办法,畅通紧缺学科教师、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特需教师引进渠道,实施“优才计划”,深化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项目培养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牵头负责:人事与教师工作处)

(二十八)加快教师提质培优。加强教师教育统筹规划,强化市、区、校联动机制,夯实校本培训职能,将师德师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等纳入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教育的针对性、适切性、实践性。启动新教师实境培训、“名师导教”等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持续开展“四有”好老师团队、五级梯队、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培育站、城乡牵手等骨干教师培育项目,深入推进博导工作站、高校访学、青年教师英才等领军人才培育项目。新增省级名师20人、市级优师500人、市优秀班主任170人。(牵头负责:人事与教师工作处)

(二十九)激发教师成长活力。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系统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优化绩效分配制度,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补助,切实保障教师薪酬待遇。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探索教师弹性工作制,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牵头负责:人事与教师工作处)

六、全面推进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三十)实施教育公益服务行动。完善“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举办常州市青少年公益节,创优“常爱童心”“爱邮梦想”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化“医教联盟”,扩大公益热线和一对一面询受众面。联合广电系统做好“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小倪夜话之父母学堂”融媒体专栏。定期开展“考试你好”“童心向党,同享阳光”“青果父母学堂”“亲子营地”等主题系列公益活动。启动常州市家庭教育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实施“真爱护航”家庭教育系列公益培训课程和七大系列“父母学堂”培训课程。推进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建设。(牵头负责:发展规划与财务处、德育处)

(三十一)提优社会教育服务品质。拟订《常州市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标准及评估办法》,推动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广泛组织老年人数字化应用普及培训。深入推进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创建工作,计划新增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2-3家。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实验和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评比,持续打造“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加快培育社区教育集团和示范性社区学习共同体,加强社会教育内涵建设。(牵头负责:终身教育与民办教育处)

(三十二)提升教育行政服务效能。完善26个权力事项和11个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标准化指南,继续提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件率。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技术突破和数据共享。持续优化“12345”热线服务机制,以规范化、标准化、便民化打造教育窗口服务品牌。(牵头负责:政策法规处)

(三十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优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创新教育交流合作模式,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师生国际素养,提高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开展中文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做好海内外华文国际教育。继续推动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与常州国际友好城市和“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大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牵头负责: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