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10243/2023-0001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通知公告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应急〔2023〕12号 发布机构:市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2023-03-17 公开日期:2023-03-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印发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3月17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


2023年,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安全发展的决策部署,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监管与服务,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提供坚强的底板支撑。

一、工作目标

坚持“实打实”主基调,坚持“小切口、抓关键”,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强基固本、落实责任,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为主线,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行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全年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一杜绝一遏制双下降(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工作目标;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建成;新业态、新产业监管职责边界初步明晰;精准执法再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查处率100%;新建10家以上公共安全体验馆,培育10家以上安全宣传“五进”示范单位;创建100家三级标准化企业;“危污乱散低”整治提升企业不少于2000家。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系统治理,推动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

1.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安全生产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会,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决扛起保民平安的政治责任。(组织人事处牵头,各处室分工负责)

2.着力推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紧紧围绕“532”发展战略,将“1+29”公共安全体系规划细化、实化、具体化,制定印发《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规划2023年度实施方案》,聚力推进公共安全体系2023年度各重点项目(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联动、创新方法路径,引领带动市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综合协调处牵头,各处室分工负责)

3.深入推进全民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再培育10个“五进”示范单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安全文化社会宣传活动,全年组织安全文化及应急自救互救综合演出20场以上。发挥好水杉路社区、恐龙园等公共安全体验馆示范引领效能,指导督促各地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到公共安全体验馆参观体验。突出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深化“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学习宣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讲活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制作一批有常州特色、行业特点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科普精品,举办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办公室、应急保障中心分工负责)

(二)深化专项整治,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4.危化品方面。严格重大危险源常态化风险管控和高危细分领域“2+X”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企业27家,实现特殊作业纸质票证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未达标动态清零。按照“十有两禁”标准,继续督促化工园(集中)区开展“一园一策”整治提升,推动园区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从有到优”,力争金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提档升级为化工园区,新北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示范标杆化工园区。建立老旧装置改造提升长效机制,推动12家企业开展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在线监测监控,实施“一装置一对策”分类评估整治,落实淘汰退出、改造提升和常态化管控要求。开展“无泄漏工厂”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全面开展泄漏检测和修复工作,严格富德能源等试生产企业程序管理,市级负责联系省厅请专家团队“会诊”,属地履行好日常监管职责,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持续推广示范企业经验做法,扩大“盛瑞工作法”联盟企业数量,总结提炼中盐常化“目视化”管理经验,打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公里,推广《涂料生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树立涂料行业安全管理“样板”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危化品领域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专项检查,全年完成449家烟花爆竹零售店及11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全覆盖检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旺季打非治违工作。(危化处负责)

5.冶金工贸方面。开展中小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整治提升、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等工作,围绕6个方面、13项重点内容开展检查。开展金属冶炼整治提升,加强钢铁企业风险管控,推广高温熔融金属喷溅伤人的防范措施,规范煤气集中报警系统建设。开展铝加工(深井铸造)整改提升工作,所有新建熔化炉必须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倾动炉。开展涉爆粉尘精细化治理,持续督促企业每日清扫可燃性粉尘并及时报告,确保全市678家粉尘企业、1792处产尘点位全覆盖,在80家10人以上重点粉尘涉爆企业推广使用自动清灰阀。(基础处负责)

6.非煤矿山方面。加强联合监管,夯实非煤矿山准入基础。加强分级监管,落实日常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联系盯守或驻矿盯守责任人、安全巡查责任人“两人”责任,必要情况下须安排专家同时驻矿。加强执法检查,溧阳市、金坛区要将所有非煤矿山企业纳入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市本级纳入执法检查计划不少于2家,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强深度指导,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开展驻矿式检查,编制《常州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一矿一策”工作指引(2023版)》,进一步摸清安全底数,督促企业对标整改。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会同公安、资规、生态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巡查督查,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超层越界、隐蔽工作面开采、不按设计施工、以采代建等行为,有效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企业综合整治提升。(基础处负责)

7.综合监管方面。制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市安委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联系服务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对各重点行业领域联系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市18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牵头作用,加强对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督促指导,强化落实部门“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化运用安全生产警示提示、约谈、督办等五项制度,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快出台《常州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优化与各地安委办和安委会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制度,定期组织工作研讨、调查研究。综合运用省市区三级安全生产联动督导工作经验,探索市区两级安全生产联动巡查新机制。围绕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实现安全生产常规巡查与专项督导一体推进。协调配合做好省安全生产巡查组对新北区等地区的巡查,探索开展市安全生产巡查组对乡镇(街道)的下沉巡查。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的风险治理,进一步厘清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巡查督查处、综合协调处牵头,各处室分工负责)

(三)开展严格执法,深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

8.持续推进执法能力建设。按照“五个统一”和“五个到位”要求,推进执法局及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执法大队规范化创建。压实各辖市(区)派驻中队执法责任,明确职责和工作制度,保证派驻中队机构、人员、场所、车辆到位。推行全员执法,组建全市执法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执法骨干培养,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执法论坛、案卷巡查评查等活动,推进执法能力素质再提升。(执法局负责)

9.推进精准执法。强化执法对象精准,聚焦高危行业领域,聚焦固有风险点多、重大风险突出、管控能力不足、易形成重大隐患、发生事故概率较高等情形的企业,按时完成省执法系统重点企业库661家企业执法检查,确保年度监督计划执行率100%。强化执法内容精准,在去年94条重点执法事项的基础上,将中小型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生命通道”等重点执法事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及违规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执法重点检查内容。强化执法方式精准,每季度开展全市性专项执法,重点打击安全(消防)通道堵塞、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违规使用存放危险化学品、外包等作业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对事故频发地区(镇、街道)、领域开展集中执法、交叉执法。强化处罚惩戒精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00%立案。对存在违法行为情节恶劣,造成人身死亡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或一年内因同一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等情形的,依据《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等规定从重处罚。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执法局、危化处、基础处、法规处分工负责)

10.寓执法于服务。指导各地组建助企服务队伍,发挥市、辖市(区)局党员、业务骨干作用,定点联系上市后备、新能源等重点企业,不少于80家,提供常态化服务指导。全年集中开展重点执法事项解读活动不少于3场,服务企业不少于300家。组织开展行政处罚事后回访不少于2次,协助企业找准问题症结,跟进帮扶指导。持续开展说理式执法,综合运用以案释法、说服教育、警示告诫等方式,引导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符合《常州市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按规定程序不予行政处罚。常态化协助受到行政处罚且符合条件的企业修复不良信用记录,指导和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助力企业安全发展。(执法局、危化处、基础处、法规处分工负责)

(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1.深化企业安全风险报告。扩大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对象和报告事项,加密高风险企业报告频次,提升风险报告质量,推动企业由“报风险”向“报管并重”转变。全年,各地区风险扫码逾期率不高于20%,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与度不低于75%,企业扫码质效值(扫码排查隐患数/四类风险数)不低于1.0。开展风险报告质量线上巡查,对风险报告质量不佳的企业一律责令改正。编制《常州市“风险管控辞典”(2023版)》并发放至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对标对表制定管控措施,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选树一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示范企业,发挥示范企业面上引领作用。(基础处负责)

12.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结合《常州市安全生产达标企业创建方案》要求,分级分类确定创建定级目标,全市推动标准化创建企业1331家,组织评审不少于625家,其中市级评审不少于80家。高质量建成标准化企业不少于100家,在省目标基础上,推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持续完善信息化平台标准化系统建设,依托系统加强对企业标准化日常运行情况的监管。加大危化品、劳动密集型等安全重点企业标准化创建力度,危化品企业在二级标准化“应创尽创”基础上,创建“标准化班组”。(基础处、危化处、应急保障中心分工负责)

13.强化安全生产专属网格。开展人员专项培训,市级针对重点镇(街道、开发区)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1轮次的网格员培训;区级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轮次的网格员全覆盖培训。完善网格化系统功能,结合重点工作、网格员工作质量可视化和问题隐患及时整改闭环等要求,直观体现网格员工作成效,确保企业智能分析发现问题有效解决,现场隐患整改率100%。推动典型示范引领,选择企业较多或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压力较大的重点镇(街道、开发区),围绕网格化工作开展、网格员管理规定、网格员绩效考核,在各地区树立1-2个网格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基础处负责)

14.加强社团组织安全生产互助。引导全市社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互助管理,制定《常州市社团组织安全生产互助活动清单》《常州市社团组织安全生产互查清单》,在区级层面上,至少督促7个重点社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互查,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全市符合要求的社团组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联络员。(基础处牵头,各处室分工负责)

15.大力开展安全培训。深化安全培训业务指导,推进安全培训师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安全培训基础能力,全年组织完成重点领域人员培训10万人次。加强考试计划管理,高标准做好全市“三项岗位”人员考试考核。加强安全培训全流程管控,建成安全培训考试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市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现场实时监测。积极推进特种作业实物化考核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配合省厅做好指定工种实物化考核方案的试点工作。(基础处、保障中心分工负责)

16.夯实科技信息化支撑。坚持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强化危化、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及工贸八大行业企业建档管理,规范企业注销、休眠、监管行业调整,提升企业名录精准度。通过专项培训、以会代训、工作调研、线上视频培训、应用竞赛等形式,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各类功能系统应用。立足于国内首创,以数字化思维引导革新工作机制为基础,强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应用,完善企业安全画像,构建安全监管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数据融合、治理、分析和应用能力。重点扶持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工作。深化“安责险+科技+服务”工程建设,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推进全市安责险规范化、阳光运行。(科信处负责)

17.持续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牵头落实《“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1457”总体方案,建立常态化督查和专项抽查机制。开展“危污乱散低”点状问题治理,制定“危”类企业整治提升计划并持续推动落实,全年完成整治提升企业2000家以上。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电镀、涂料、铸造、印染等行业的综合整治。(综合协调处、危化处、基础处分工负责)

(五)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8.深化预案体系建设。推动危化品事故等专项应急预案的数字化进程,提高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管用、务实的原则,纵深推进“1+13+X+Y”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现镇(街道)、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应编尽编”。突出演练引领实战,重点抓好新能源安全、危化品事故等市级重点演练项目,通过打造演练“样本”、加强观摩示范等方式,有序推进年度市级22项、辖市区级69项重点演练任务。(预案管理处负责)

19.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武进雪堰镇、天宁雕庄街道等12个重点镇(街)试点先行,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推动全市所有镇(街道)建成符合要求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指导督促全市27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危化品事故、地震和地质灾害(非煤矿山事故)、森林火灾扑救、抗洪抢险4大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引导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强化社会应急动员能力,试点推进基层应急“看家人”计划,培养基层应急处置“明白人”。探索“企业应急联合体”新模式,引导鼓励行业相近、区域相邻的企业在应急准备、队伍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提升灾害事故防范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队伍调(动)用和指挥机制,定期开展联演联训机制,提升应急联合处置能力。(预案管理处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

20.提升应急指挥能力。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契机,加快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继续推进与市各专业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强化应急指挥“枢纽”功能。制定更高标准应急值守工作规范,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市、辖市(区)和镇(街道)三级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规范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建设。加强布控球、无人机等移动设备配备,强化应急指挥车常态运维管理,进一步提升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推动实现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30分钟回传,建立和完善“后方—前方—突前”多层次指挥联动机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

(六)完善防范机制,提高自然灾害应对效能

21.加强灾害防范能力。强化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和防范应对,针对低温寒潮、雨雪冰冻、大风雷暴、高温、台风等天气,加强调度和防范指导。组织开展重要时段趋势会商和极端天气过程实时会商。加强与水利、资规等部门联动,掌握隐患点情况。引导基层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指导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深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做好全市普查成果审核,推动普查数据共享共建和规范管理,切实发挥普查工作效益。(灾害救援处、应急指挥中心分工负责)

22.提升灾害救助质效。持续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更新人员信息,落实分级培训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灾情报送、转移安置、冬春救助、款物发放等工作流程。严格履行灾情统计职责,认真做好灾情初报、续报、核报工作,加强与相关涉灾部门联动。强化救灾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救灾资金各环节工作和全过程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灾害救援处负责)

23.强化森林火灾防控。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压紧压实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加强野外火源管控,推行林区散坟规范化祭扫工作,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深化与资规部门协作,强化风险研判和会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继续推进溧阳、金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联合成员单位,加大森林防灭火联合督导检查力度。(火灾防治处负责)

(七)加强机关建设,全面打造应急管理铁军

24.坚持不懈地抓实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研讨。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局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对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和党员干部中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依托“应急管理网络干部学院”和“常州市公务员在线学习系统”,督促抓好干部线上教育培训。举办应急管理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继续办好应急管理青年大讲堂,着力夯实年轻干部政治理论、专业能力基础。(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分工负责)

25.持之以恒抓实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年底前争取建成1个特色支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放大“应急为民·常安全”品牌效应,扩大梁雪锋劳模工作室服务覆盖面,加强市区应急党建联盟联合联动,拓展与五一村、江南银行等党建结对共建共促安全,推动“党建+安全”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常态化开展挂钩联系和下沉驻点调研服务活动,紧扣企业需求提供对口服务。(机关党委负责)

26.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修订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组织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局党委全年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少于2次、听取党建工作汇报2次。扎实做好市委常规巡察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专项巡察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整改效果。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法治开讲、微廉课堂、清风征文、以案释法系列活动,持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注重发挥机关纪委“监督前哨”作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风险隐患排查、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深入开展安全技能培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积极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嵌入式”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春节、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着力在调查研究、精文简会、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持续推动机关作风深度转变。(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