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开展向全市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四月十日
关于开展向全市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好地帮助全市外贸企业,转危为机,共克时艰,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向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总体要求和对策举措,围绕“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确保外贸稳定增长”,采取政府部门走进企业现场办公的方式,以“解难题、破制约、优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帮助企业“树信心、保增长、谋发展”,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全力创优服务环境,着力构建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推动我市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
二、活动内容
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重点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一)走进企业送政策。一是向全市外贸企业发出公开信。由市外经贸、国税、海关、国检等部门联合发出《致全市外贸企业的一封公开信》,进一步表明“服务企业渡难关、扶持企业保增长”、扎实推进“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举措,帮助企业分析经济形势,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信心。二是向企业赠送政策汇编。迅速将近期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外贸扶持政策、市政府《关于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意见》、促进全市外贸增长10条措施以及市外经贸、国税、海关、国检、外管等部门鼓励扶持政策和业务操作办法等资料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市每一家外贸企业,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和用足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三是集中开展外贸政策实务培训。对全市去年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采取“市区联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免费开展实务培训,进一步指导企业熟悉政策规定、掌握操作规程,帮助企业顺利开展业务。
(二)破解难题送服务。一是重点跟踪,落实责任。建立由市外经贸、口岸办、财政、劳动保障、金融办、国税、海关、国检、人民银行、供电等部门和单位以及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共同组成的跟踪服务责任制,全面抓好企业服务工作。二是三级联动,深入企业。迅速组织市和辖市区有关部门深入外贸企业,市有关部门重点跟踪服务全市去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各辖市区政府重点跟踪服务500—1000万美元企业,各乡镇(街道)政府重点跟踪服务500万美元以下企业,形成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全方位服务出口企业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现场办公,破解难题。深入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政策兑现、劳动就业、市场订单等情况以及全年出口预测,坚持把调查情况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企业现场答疑、现场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专人负责,跟踪服务。能现场解决的要马上办,不能现场解决的要积极主动协调,尽快落实办理,真正做到“问有所答、难有所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动态监测,及时应对。对市和辖市区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逐月、逐旬动态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出口订单、出口报关、市场价格、劳动用工、生产用电、资金周转以及各类扶持政策兑现落实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创新举措促发展。一是进一步控减企业负担。对企业参加的境内外展览会及贸易市场考察等活动费用给予适当资助,对广交会展位费给予适当减免。全面落实各项检验检疫优惠政策,控减企业进出口查验收费。同时,用足用好外贸发展扶持资金,对企业拓市场、创品牌、信保扩面等给予激励。二是全面落实各项税收和结汇政策。对全市外贸企业(含新发生出口业务、小型企业)申报出口退税,确保“当月申报、当月审批、当月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继续扩大“先退税、后核销”的企业覆盖范围;同时用足用好生产型出口企业外购产品退税政策,加快减免税设备抵押贷款审批,加快出口收汇联网核查速度,做到“随到随办”,缓减企业资金压力。三是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模式,设立金坛电子海关、国检办事点。推行海关诚信管理,对海关认定的A类以上企业,实行“提前申报、预约报关、门到门服务”,优先办理货物申报和验放手续,缩短报关审批时限,降低通关成本。同时积极融入上海口岸报检报关体系,形成常州与上海口岸“关区联动”、“检检联动”。进一步提高常州海关清关速度,即时签发出口退税单,优化企业通关环境。四是构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和完善网上业务咨询、贸易预警等信息服务平台,开辟外经贸实务网络专栏,有效开展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经营策划、政企互动,增强企业国际商务技能和抗压能力,同时全面提升全市外经贸系统干部的管理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活动安排
开展向全市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从2009年4月中旬开始至2009年6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制定活动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工作小组、培训工作人员等。
第二阶段:集中启动(4月中旬)
4月13日上午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发布活动内容,赠送外贸政策汇编,兑现出口信用保险出险理赔,公布享受“先退税、后核销”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名单。同时在《常州日报》刊发“送政策、送服务”的政策措施、重点外贸企业名单、联系服务责任人和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公开市和辖市区外经贸、国税、海关、国检、外管等部门和单位业务“直通车”联系电话。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4月中旬至6月底)
按照活动方案,市有关部门集中走访全市去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257家重点外贸企业,培训500家外贸企业,全面落实“送政策、送服务、促发展”各项服务举措。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各部门、单位“送政策、送服务”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进外贸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长效服务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向全市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外经贸、口岸办、劳动保障、国税、海关、国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市政府韩九云副市长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薛建南副秘书长、市外经贸局局长潘冬铃、市口岸办主任兼外经贸局副局长沈全荣为副组长;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沈全荣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活动日常协调联络。同时设立六个业务工作组,分别由市外经贸局、海关和国检局各负责两个业务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市外经贸局、口岸办、劳动保障、国税、海关、国检等部门派员参加,负责分片深入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各辖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活动方案,深入发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切实抓好活动方案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确保今年我市外贸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向全市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牢固树立心系企业、服务企业的公仆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在“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知企情,排企忧,解企难。
(二)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发动,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建立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注重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日常管理,妥善协调部门间工作,形成“群策群力,协作共进”的服务企业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全方位宣传报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政策,加快调整与转型,增强“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
(三)务求实效。开展向外贸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避免形式主义。既要把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进企业,又要带回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既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又要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要宣传好优惠政策、惠企举措,又要不折不扣兑现优惠政策,创新服务举措;既要帮助企业认清形势、辩明方向、增强信心,又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使整个活动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