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旅游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常州旅游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确保常州旅游业在“十一五”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特制订《常州旅游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突破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旅游发展战略和人才兴旅战略,着力推进环球恐龙城、天目湖、春秋淹城、太湖湾、茅山、古运河等十大精品景区建设,加强旅游与城乡建设和文化、科教、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常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中心城市和华东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1. 主要经济指标。到2013年底,接待旅游人数4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4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6.17%和22.32%,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3.55%提高到15%,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5%提高到6.4%。旅游者人均消费达到1200元以上。
2. 项目建设目标。围绕“十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2011-2013年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旅游项目总投入达到160亿元。建成10个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特色街区、 19个自驾游基地及常州旅游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城北、城中、城南三大旅游要素集聚区。
3. 行业发展目标。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知名品牌。到2013年底,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达到15家,其中旅游上市企业2家;国家4A级以上景区点15家,其中5A级景区点2家;省级精品乡村旅游区点和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家;三星级以上饭店7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2家;省级三星级以上旅行社60家,其中江苏省“二十强旅行社”在3家以上。
三、总体布局
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多元旅游业态,重点开发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着力打造“六主六副三带”旅游板块,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
六主(六大重点旅游区):一个核心旅游区——环球恐龙城现代游乐旅游区;两大文化旅游区——天宁名胜旅游区和春秋淹城文化旅游区;三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和茅山旅游度假区;
六副(六大新兴旅游区):武进花博园生态旅游区、西太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瓦屋山休闲旅游区、金坛龙山休闲旅游区、长荡湖休闲旅游区、横山风景旅游区;
三带:即古运河文化旅游带、延陵商贸旅游带和城郊休闲旅游带(三勤生态园、紫荆公园、青枫公园、桂园、荷园、新天地公园、飞龙体育公园、高铁生态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景区建设精品化,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
坚持以策划先行、规划统领,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步伐,着力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重点打造常州旅游“拳头产品”,全面提升常州旅游核心竞争力。
1. 文化旅游精品工程
进一步发挥我市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业已形成的优势,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同时,深度挖掘和弘扬常州地方文化,加强文化遗存保护和旅游开发,努力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提升城市文化和旅游竞争力。环球恐龙城围绕建成中国旅游动漫城目标,加快恐龙园四期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创意产业园项目融合,全力打好“恐龙牌”;春秋淹城旅游区,重点建设春秋乐园二期等项目,打造中国春秋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古运河文化旅游带,重点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华纺织博览园、大观楼、运河人家等项目建设,启动桃园绿地二期建设和潘家村地块改造建设,尽快建成集历史展示、旅游观光、都市商业、城市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走廊;天宁名胜旅游区,继续推进天宁宝塔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此外,积极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二期、南田文化村、“江南第一财”、薛家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2. 休闲旅游转型工程
加快由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以天目湖、太湖湾、茅山三大旅游度假区开发为重点,大力提升常州休闲度假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天目湖大溪水库、平桥石坝、南山竹海及御水温泉二期等项目,力争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建设环球动漫嬉戏谷二期、中华孝道园二期、圣沃尔夫休闲小镇等项目,力争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茅山风景旅游区,加快建成东方盐湖城、紫云湖、宝盛园、金沙湾二期、江南茶博园等项目,打造中国一流的养生旅游度假区。武进花博园生态旅游区,依托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规划建设占地1.8平方公里的花博会主展区和全新的现代化场馆,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同时,大力推进西太湖、长荡湖、溧阳瓦屋山、金坛龙山、武进横山和新北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区项目建设,努力把常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中心城市之一。
(二)加强产业融合一体化,提升常州旅游产品创新力
进一步加强与规划、建设、交通、园林、科教、文化、体育、卫生、工业、商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或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有效整合和利用城乡的各种特色资源,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推出旅游新品,形成更加完善的常州旅游产品体系。
3. 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继续发挥“旅游农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与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相结合,推动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天目湖镇、薛埠镇、横山桥镇、薛家镇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推进溧阳十思园、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常州乡村旅游拳头产品。以创建江苏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为抓手,加快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使之真正成为致富百姓的重要渠道。到2013年,全市四星级乡村旅游点达到12个,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
4. 旅游业态创新工程
旅游新业态是旅游发展的“新大陆”。要把握旅游市场需求,抓好旅游新业态的开发。依托常州科教城、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积极推出科教、修学旅游;发挥常州奥体中心等体育健身设施功能,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开发体育休闲旅游;利用常州中医院等诊疗资源,开发中医保健旅游,推进太湖湾健康城建设,开发候鸟式分时养老、疗养项目;继续做好红色旅游景区的精品化建设,打响常州红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常州各大公园的资源优势,提炼特色,串点成线,大力推广园林休闲旅游;继续推进中华纺织博览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大力发展工业体验旅游;利用好太湖、西太湖、长荡湖、古运河等水利资源,不断开发水上休闲旅游。
(三)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化,提升常州旅游产业发展力
旅游发展集聚化是实现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旅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市场辐射力和产品附加值,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5. 特色街区创建工程
根据因地制宜、有效引导的原则,每个城区都要科学规划建设1-2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餐饮、酒吧、娱乐或购物特色街区。钟楼区重点建设莱蒙都会商业步行街、西瀛里风情酒吧街、篦箕巷旅游商品街,天宁区重点推进前后北岸文化休闲街,加快延陵东路美食休闲街区建设,打造常州的“城隍庙”和“夫子庙”;武进区加快建成新天地不夜城、古方路美食街区,强化淹城文化街、美食街、中医街的特色,扩大市场影响力;新北区重点规划建设汉江路休闲娱乐街区、通江中路旅游购物休闲街区;戚墅堰区重点推进万都义乌小商品城建设。
6. 旅游要素集聚工程
通过整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区点等资源,加快形成三大旅游集聚区,即:以古运河为纽带,以天宁风景名胜区、古运河文化旅游带和延陵商贸游憩区为主体的城中旅游集聚区;以环球恐龙城、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包含常州博物馆、大剧院、奥体中心的城北旅游集聚区;以春秋淹城旅游区为龙头,包含南田文博园、胥城遗址公园、新天地公园、花园街、1912街区和三勤花都水城在内的城南旅游产业集聚区。运用规划和产业引导等手段,推动富有特色或较大规模购物、餐饮、娱乐等项目向三大旅游集聚区合理配置。在做好区内景点建设和特色街区建设的同时,推动“城市综合体”进行旅游功能改造,吸引外地游客前往购物、餐饮、观光、休闲和娱乐。
(四)加快常州旅游品牌化,提升常州旅游市场影响力
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形象经济。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整体旅游品牌、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企业品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扩大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是实现旅游业突破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7. 旅游市场推广工程
按照“做足长三角,拓展南和北(珠三角和环渤海),进军大华中,点击日韩台”的推广策略,继续实施媒体宣传、市场推介、以旅拉旅、网络营销和节庆活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促销战略。继续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投放城市形象广告,与国内重点门户网站和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大力提升常州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制定和完善包机、包列、地接旅游奖励政策,大力招徕各方游客。认真策划、组织举办好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世界盆栽大会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进一步打响“花都水城 浪漫武进”旅游节、天目湖旅游节、国际恐龙节、太湖湾龙舟比赛等节庆品牌,多层次、全方位地聚集人气、扩大影响。
8. 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全面提升旅游质量。加大旅游商品创新开发力度,推出常州旅游必购商品,规划建设运河五号、恐龙城购物公园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的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引导建设能满足旅游团队需求的低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以及有主题、有特色的精品酒店;引导和规范发展夜间娱乐,开通夜游古运河,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艺项目,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支持中华恐龙园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贯彻省级标准《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规范》,做好旅行社、饭店、景区点标准贯彻和等级评定工作。与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文明旅游、优质服务”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重点做好行业领军人才和企业高管人员的培养,举办饭店、旅行社、景区点、导游人员相关岗位服务技能大赛,推动旅游企业加强自主培训;突出抓好对导游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9.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制定完善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创新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力争到2013年,环球恐龙城和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成为旅游上市企业;常州国旅、常州春秋、常州青旅等成为旅行社集团企业;淹城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环球数字文化体验园有限公司成为新的景区龙头企业;在积极引进国际酒店品牌的同时,积极支持常州华怡明都酒店管理公司、富都大酒店、蓝色快舟等企业进行连锁经营、品牌扩张,加快形成2-3家国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积极支持常州福记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州紫缘大酒店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宾馆有限公司等旅游餐饮企业向全国连锁扩张,努力打造“食在常州”和“美食之都”的旅游名片。
10. 旅游环境优化工程
进一步做好高速公路、城市高架与景区连接线以及大型景区内部交通建设,开通常州客运中心至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常州客运中心、新机场、高铁常州北站设立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各辖市区分别打造1个以上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如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接待中心、旅游推广中心等);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导引系统,做好旅游停车场、城市游览通道、旅游厕所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建设19个自驾游基地,形成自驾游服务网络体系;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市民的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和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造安全、舒适、有序的旅游消费环境。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进一步发挥市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旅游业发展重大政策制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辖市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抓好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2. 机制保障。继续实施“政府主导,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市本级及各辖市区分别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和旅游发展协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每年底,由市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对旅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3.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逐步增加旅游促销经费,并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旅游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等。各辖市区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的旅游专项资金。
4. 政策保障。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鼓励政策,对各类资本投资重大旅游项目,在规划、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抓好省市有关旅游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旅游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5. 人才保障。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校企合作,把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突出做好旅游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附件:2011-2013年常州旅游发展重点工程责任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