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档案工作回顾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发挥档案工作服务效能,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全市档案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2007年常州市档案事业大事不断喜事连连。4月26日全国信息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常州召开,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和平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长来常州观摩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常州市的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6月13日常州市档案馆成功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月16日又在十三个省辖市首家晋升为江苏省特级档案馆,12月18日常州市档案局(馆)获得“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最高荣誉,受到国家劳动人事部、档案局的表彰。全市涌现出一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10家单位和14位档案工作者获得江苏省优秀(先进)集体或优秀(先进)工作者称号,分别受到江苏省人事厅和江苏省档案局的表彰。
一、服务和谐社会主题,发挥档案工作服务效能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贯穿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一)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全面推进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行和巩固村级建档工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村务公开和民主政治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在规范基础业务、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长效管理、提高服务效能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金坛市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实现了157个行政村全部规范化建档的目标,所辖镇也积极采取措施巩固村级建档成果,实现长效管理。溧阳市将110个行政村档案管理等级认定建议计划数分解落实到各镇、区,并以镇、区为单位,切实做好行政村规范化建档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武进区顺利完成了全区90%行政村档案工作达合格以上等级的年度目标任务。新北区重点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新华村开展村级规范化建档试点,通过了省一级的等级认定,成为全市第一个档案工作达省一级的行政村。
(二) 社区档案工作进一步深化
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和《关于加强常州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积极开展“常州市档案管理优秀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社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以数字档案为特色的钟楼清潭第五社区、以诚信档案为特色的新北藻江社区、以家庭建档为特色的天宁虹景社区成为了我市首批“档案管理优秀示范社区”。
(三) 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2007年,对在建、续建、新建的22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登记备案,及时掌握项目档案工作情况;会同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对其中8个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市政建设的重大项目开展业务检查,跟踪监督指导;参与312国道常州段扩建工程等6个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确保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市城建档案馆加强对辖市(区)及开发区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对大剧院、体育中心、运河南移桥梁等全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城建档案工作。
(四)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一步深入
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的工作思路,继续实行“无偿服务,恪守秘密,随叫随到”的服务承诺,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2007年全市又有一批如中天钢铁、乐凯电器、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江苏延中生物公司、常州新区佳讯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等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上等级,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服务。武进区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五) 做好机构整合、区划调整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档案处置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机构整合、区划调整和企业改制工作的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及时介入、认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主动参与,上门服务,做好指导服务和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确保了机构整合、区划调整和企业改制过程中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2007年,恰逢我市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合并,市政府有关驻外办事机构撤销和改革,市7家国资公司实行机构整合,市档案局及时研究布置,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工贸国资(集团)公司整合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主动上门指导,并及时接收了相关档案。金坛、溧阳、武进、天宁、钟楼、戚区也积极做好区、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档案处置工作。
(六) 做好小城镇建设、宗教、学校和拆迁安置等档案工作
努力适应社会事业发展要求,加强对社会事业建设和一些涉民档案的指导服务工作。根据全市宗教档案工作情况,与市宗教局一起进行了调研、加强了培训、开展了试点。金坛市档案局在基督教会进行档案规范化试点,有力地推动宗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小城镇建设档案进行了认真调研,结合实际,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小城镇建设档案。金坛、武进、新北进一步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力度,制定和完善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工作标准,通过组织培训、观摩学习、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等级认定等手段,学校的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武进、新北加强调研和协调,分别出台了房屋拆迁安置档案管理的意见和办法,加强拆迁安置档案的规范管理。
(七) 开展信用档案建档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档案工作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途径。我市工商、金融、税务等监管部门和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监管对象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信用档案,档案工作基本都达到了省一级的标准。市档案局加强与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系沟通,形成共识和工作合力,确定以药品药械生产企业、药店、食品企业监管档案为试点,从信用档案的收、管、用等基本环节入手,明确范围,规范建档,整合资源,提供服务,为实现全市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八) 紧系发展主题,开发档案文化精品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发档案文化精品,发挥档案在文化常州、和谐常州建设中的作用。市档案馆编纂出版了《2005-2007年为民办实事图文集》、反映常州籍院士的《院士风采》、有关领导人来常的资料《关怀》等多种编研材料,并在有关报纸刊物上公布李公朴、史良等常州著名历史人物史料,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金坛市档案馆编写的《战斗在茅山下—金坛地区新四军访谈录》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溧阳市档案馆编写了《2007年度溧阳市大事记》并分发到有关部门;武进区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以500位武进籍名人生平和业绩为内容的《武进名人录》上下册;新北区采用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大力宣传高新区建区15周年和新北区建区5周年的成就活动;市城建档案馆制作了《红梅醉春风—记红梅公园改扩建工程》等20部电视专题片和《龙城绿都》等4部宣传画册,社会影响广泛。我市在全省第二次编研成果申报数量上名列全省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大纲和解说词、历次党代会文献汇编、电视片等获省优秀二等奖,为民办实事和重点项目图文集、市工商业联合总商会志获三等奖。
(九)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行文件中心建设
按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各级档案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现行文件中心建设,积极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市现行文件中心建立了由市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构成的现行文件收集、利用反馈网络,制订了《常州市现行文件收集和管理试行办法》,到目前为止共收集了党政机关自2000年—2006年以来已公开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的现行文件3145件及法规文件汇编467册,并在档案网站上建立了现行文件查询系统,为市民查询税收、征地拆迁补偿、市区城镇廉租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提供服务。各辖市区也都积极开展和完善现行文件中心的建设,做好现行文件的利用服务,努力把现行文件中心打造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窗口,为民排忧解难,联系群众的桥梁。
(十) 加强档案馆服务窗口建设
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党员示范岗”的作用,积极主动为社会和基层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开展了现行文件查阅、开放档案自助查阅和函电代查、预约查档、来信查档、现场指导查档等服务,并通过座谈会、查档随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了解档案利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普遍受到了好评。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新馆的功能,规范服务,文明用语,热情接待,编印了《文件档案查阅服务中心》、《馆藏档案简介》等七种图文并茂的实用手册,介绍馆藏内容、公告服务范围、开放时间、咨询电话和网址。钟楼区档案馆公开了三项服务承诺。市城建档案馆对申请廉租房和拆迁无房户查阅利用档案费用给予减免。2007年,市政府出台《常州市“知青半家户”及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后,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迎来了查档利用的高峰,最多时有的窗口一天要接待200多人,全市各级档案馆服务窗口的同志放弃休息时间全力投入查档接待工作,并备好茶水、老花镜等,以周到、快捷、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查档人员的一片赞誉。全年全市各级档案馆接待查档利用20108人次,利用档案资料43768卷(册),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为全市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工作查考、编史修志、落实政策和维护各方正当权益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凭证和依据,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二、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档案工作基础建设,增强档案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 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增强档案工作服务能力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发展档案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基层档案抓收集、馆藏档案抓接收、社会资源抓征集、现代建设抓采集”的思路,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和时事亮点、社会焦点开展征集,加大对重要活动、重大事件以及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力度,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档案工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市各级档案馆共接收档案资料81676卷(册、件)。常州市“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破产关闭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和企业退休职工档案管理中心”三大中心资源日趋丰富,建设已成雏形。今年又接收了双百集团、食品总厂、纺站等破产企业档案2万多卷,企业退休职工档案3万多册。市档案馆按计划接收了15个市级机关单位的到期档案和机构改革的档案,先后征集到一批常州名人档案、珍贵书画文物,馆藏数量已达48万卷(册),门类日益丰富,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 以信息化建设为途径,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和《江苏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服务网络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档案基础工作和服务水平。
1、进一步完善全市电子文件中心。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政府电子政府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电子文件中心,加快了中心数据库建设,目前,市级机关各部门可公开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文件共16900份,做到了即时收集、备份和发布。2007年,溧阳市电子文件自动采集和归档系统已通过了初验,其他辖市区电子文件中心也在逐步建设中。2007年4月26日,国家档案局在我市召开了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市委书记范燕青参观了电子文件中心,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级档案部门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市档案馆启动了重要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已完成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大成公司的档案、资料共计80页的扫描工作;金坛市申报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数字化档案建设》项目;市城建档案馆对3200卷城建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各级档案部门广泛以年检工作为抓手,以争创星级档案室活动为载体,推进国土、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全系统的档案室数字化建设。
3、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档案信息网站功能进一步完善,丰富内容,基本实现了电子文件和开放档案目录的查询服务,发挥档案信息网站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功能,成为档案工作有力的宣传平台、服务窗口和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三) 以档案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地教育功能
依托档案资源优势,以鲜明生动的专题展览为主形式,以档案馆为主阵地,深入社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07年,市档案馆将1000平方米档案史料展示中心的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馆藏档案资料中遴选出500余张照片、269件实物,以“今日常州——常州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为主题,通过“沧桑历史”、“创业发展”和“今日辉煌”三个展厅,追忆近百年来常州工商业发展历史和社会发展历程,展示今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6月13日通过了省委宣传部、省档案局组织的“江苏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验收,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市委书记范燕青和全国各省、市档案局的领导参观了展览,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接待各级领导、市民、学生1000余人,成为宣传常州的又一重要窗口。
(四) 以业务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认真贯彻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加强档案基础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是推进机关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学习《规定》,深刻领会《规定》的精神实质,认真部署落实《规定》。市档案局出台了在2008年市级机关全面贯彻落实8号令的《实施意见》,通过举办200多人参加的专题培训班和组织人员上门指导编制工作等方法,稳步推进,有效落实。戚墅堰区下发了贯彻《规定》的通知,进行试点,以点带面,为2008年全面执行《规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档案年检工作制度,继续开展档案工作年检,并结合单位自检、组织协作组活动和对薄弱单位重点指导等形式,促进机关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市档案局对行政中心内66家机关和行政中心外的20多家机关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研究制定了《常州市行政中心内机关档案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市行政中心各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3、等级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等级创建作为促进和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促进全市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2007年,市档案馆通过了省特二级档案馆的认定,成为全省地级市中的首家特级档案馆;溧阳市档案馆通过了省一级复查。着力抓好条线档案部门的等级创建工作,全市财政所90%以上达省一级;全市国土所全面争创省特级,其中金坛国土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土资源系统县级市与所辖的乡镇特级“满堂红”目标。2007年,全市共有8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等级认定,其中特一级4家,特二级14家,省一级28家,省二级35家。
4、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2007年,金坛市、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和市城建馆因拆迁和新馆拟建设、再建,对新址档案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市档案馆修订了相关制度和台账,按照档案馆建设要求对馆藏档案进行整理、鉴定、划控和调整排架,编制有关目录和存放索引,按规定公布和提供开放档案的利用,同时加强档案馆库的日常管理,保证档案的安全。
三、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把档案法制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推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1、档案法制不断完善。制定了《常州市档案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编制了常州市档案局行政许可事项分解流程,明确了档案局二项行政许可环节的法律依据、职责、期限和责任。钟楼、戚墅堰区结合实际,按照档案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市档案事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
2、档案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以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档案和法治意识。一是开展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活动。广泛发动,组织开展了《档案法》知识竞赛活动。市档案局以“红头文件走近百姓”为主题,在市人民公园广场举办档案展览、咨询活动,向社会宣传档案法规、普及档案知识、介绍档案事业发展状况,向市民发放“红头文件”、档案服务和宣传手册,现场接受市民的咨询,受到广大市民的赞扬。二是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溧阳市档案局参加江苏省法律道德分团和溧阳市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发放《查阅档案指南及典型事例》、《家庭建档指南》400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三是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档案工作。先后通过各种报刊、电视等报道我市档案工作情况,展示我市档案工作的业绩和风采。2007年,我市连续荣获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特等奖。
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档案管理职责,不断推进依法治档。各地政府逐步把档案事业列入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更加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在基础设施、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全市各档案馆加大了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钟楼区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了使用,戚墅堰区档案馆即将建设,金坛市、溧阳市、天宁区和市城建档案馆新馆建设已列入了规划。
4、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以提升档案服务工作效能为目标,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增强档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各级档案部门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金坛市、天宁区、钟楼区档案局(馆)在档案馆搬迁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了档案馆的搬迁任务。市档案馆服务“窗口”荣获“党员示范岗”称号,溧阳市局(馆)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和送温暖活动,走进老区,深入社区,捐款捐物,给老区和贫困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领导班子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常州市、溧阳市档案局(馆)和市城建档案馆领导班子再次被评为“好班子”。三是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地开展档案指导和服务,组织专项培训,发挥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等方法,深入基层“零距离”服务,主动帮助基层和档案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使用文明用语,改进服务手段,开通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网上查阅、开放档案计算机自行查阅和函电代查、预约查档、来信查档、现场指导查档等方式,提供优质服务,机关形象和工作作风有了根本的转变。2007,市档案局(馆)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金坛、溧阳市档案局(馆)再次被评为“文明单位(标兵)”,市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荣获“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溧阳市档案局(馆)保管利用科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四是业务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并结合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等业务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各级档案部门以开展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学习竞赛活动为契机,掀起了立足岗位、人人参与学习业务知识、熟练工作技能的热潮,在全省竞赛活动中,我市荣获团体三等奖。市档案学会连续被评为全省档案学术研讨会优秀组织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