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8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09664/2009-0004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2009-04-18 公开日期:2009-08-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主要是总结一年来全市统计工作明年的工作安排
2008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2008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常州市统计局

 

2008年,常州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

一年来,我局坚持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拓展统计服务领域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精心组织第二次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等重大调查任务,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加强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统计监测,努力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全力以赴抓好经济普查工作。7月份召开全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常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以来,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和普查机构全面发动起来,按照省市经济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工作。根据经济普查的总体要求和上级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我市将组建市县乡三级普查机构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统计系统内部和相关部门抽调了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各级普查机构,到910日为止,两市五区及乡镇(街道)普查机构全部组建到位。全市1371个普查小区共选调普查指导员1950人,普查员5270人,平均每个小区落实5-6名普查人员。各级政府对经济普查经费保障予以了大力支持,市县两级已落实普查经费1309万元,基本满足普查工作需要。二是着力营造经济普查氛围。为了营造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我市从细化宣传内容、强化宣传效果入手,注重宣传的整体联动效应。制定了单位清查阶段和普查登记阶段的宣传计划,通过印发公告、告知书、印发致被调查单位和个体户一封信、出租车打标语、以及组织广场宣传咨询、建立电视流动字幕、开展电视电台访谈、印发宣传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经济普查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对象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知晓率达到76%三是认真组织单位清查工作。为切实保障单位数的不重不漏,我们加强与部门的协调与联动,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税、地税、民政、编办、工商、质监、供电等部门的资料,认真做好清查资料的比对审核和分析评估工作,并将查漏补缺作为经济普查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按照“普查不完、查漏不止、应登尽登、突出重点”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拾遗补漏。截止123日,全市共清查登记法人单位48974个,产业活动单位6009个,个体经营户185102个,分别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时增长28.3%29.5%9%

2扎实有序推进方法制度改革。一年来,我市将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统计改革、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工作模式和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深化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是在地统计改革全面实施。在分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正式启动在地统计改革,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关于改革统计管理制度实行在地统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并积极稳妥做好主要专业统计调查单位的清查核对和划转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统计年定报资料,对实行在地统计后两市五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以专报形式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及辖市区党政领导,保证了在地统计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二是研究制订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全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会议后,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提交了“常州市文化产业及统计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商,明确了文化产业统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制度、部门协作、集中处理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了《常州市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常州市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意见》,为正式组织实施全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探索五大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为全面准确反映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我局会同经贸委、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就五大产业的统计范围、行业分类、发布形式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和协商,在形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五大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同时,加强对五大产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按月公布五大产业生产、销售、投资和效益等有关方面数据资料,定期加工整理五大产业及产品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地满足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决策的需要。

3、认真组织实施专项统计调查。在高质量完成省市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手段,积极组织实施专项统计调查,并在全省率先建成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为开展各类短平快调查项目提供了有效平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肯定。一是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针对外部形势和环境变化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恶化、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家创业热情和发展信心受到冲击的情况,7月中旬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通过电话采访和上门走访的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企业家对调控政策的看法、对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以内部专报的形式提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并在全市关爱企业千人大会上用作会议材料。11月下旬,我局及时组织开展了“企业家对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反应情况”的快速调查,了解企业家对国家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反响,调查报告发布后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二是积极开展社情民意调查。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以及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客观公正地开展各类社情民意调查,先后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市公安执法状况群众满意度调查、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评估调查、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公众安全感及对政法综治工作满意度调查、快速公交BRT客满意度调查、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等,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评价工作和改进服务提供了全面快捷的民意咨询。三是认真组织妇儿两纲规划中期评估。积极协助和配合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做好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监测统计和中期评估工作,对照《妇女规划》、《儿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加强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开发,形成专题监测报告。同时,本着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研究制定辖市区妇女儿童发展监测考评体系,从六个方面遴选20个指标,对各地区妇女儿童工作情况实施定期监测,并加强对辖市区妇女儿童监测统计工作业务指导,推动妇儿监测统计工作向辖市区延伸。

4、积极稳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市按照加快建设、推进应用,夯实基础、强化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一是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为推动全市统计系统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市按照“以考促建”的思路,制订出台《常州市统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从10个方面对两市五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于年中、年底两次组织全局45周岁以下人员开展信息化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竞赛,促进全局信息化建设“软实力”的提升。同时,组织开展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应用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台《常州市统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方案(2008-2010年)》,明确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未来三年全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原则、市县乡三级重点工作和目标要求以及保障措施,对推动市县乡三级统计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积极推进乡镇(街道)联网工作。将乡镇联网作为提升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实现基层统计手段和统计模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制定印发《常州市统计系统乡镇(街道)广域网联网方案》,明确乡镇(街道)联网的具体办法和进度要求,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座谈会,对乡镇联网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各辖市区统计局将乡镇联网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加强与乡镇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和保障,截止12月上旬,全市除溧阳市外的乡镇(街道)已经全部完成联网工作。三是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为切实解决统计信息网络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构筑稳定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运行,我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在发改委、信息办、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SAN结构光纤存储系统获得信息化引导资金支持,年内可以建成并投入运行,“数据备份与网络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论证,建设经费纳入2009年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我局按照“信息系统建设到哪里、安全教育覆盖到哪里”的原则,举办以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系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培训班,切实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乡镇(街道)统计人员适应网络环境下统计业务工作新要求。

5、规范有序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一年来,我局把普及统计法律知识、强化统计基础建设、保障统计工作秩序、维护统计法制权威为主要内容,以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稳步推进全市统计法制建设。一是广泛深入开展统计五五普法。2008年《统计法》颁布25年为契机,围绕经济普查、节能降耗等重点工作,创新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掀起统计普法新高潮。全年共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64期,参训人数达7962人。各乡镇(街道)以统计督查为契机,利用督查工作动员会、业务工作培训会、自查自纠部署会等各种场合,面向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基层统计人员,宣传和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市局被评为常州市“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单位。二是着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切实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组织辖市区分管领导和法制工作人员参加在武进区郑陆镇召开的全省乡镇统计干部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年内多次召开法制工作座谈会和规范化建设专题讨论会,交流各地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研究新形势下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新要求。通过多方努力,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强化,大多数乡镇(街道)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健全,统计资料收集和归档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对基层单位的统计管理比较规范。三是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力度。在全市统计系统大力倡导强化统计执法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辩证统一的观念,着力转变统计执法理念,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检查和事后整改有机结合,执法工作与各专业业务工作密切结合,按照三位一体、两级联动的法制工作思路,着力加强监审、督查和巡查工作。年内共对486家企事业单位实施了统计监审,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41个,对20家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21个乡镇(街道)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其中问题比较严重的2个乡镇组织“回头看”。第一轮乡镇(街道)三年计划如期完成,辖市区统计执法水平得到提升,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6围绕中心提供统计优质服务。一年来,我局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强化运行情况实时监测的同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大统计宣传力度,创新统计服务形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年资料编辑工作。为讴歌改革开放30年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以统计特有的形式展示我市在实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进程中的辉煌成果,我局利用丰富翔实的统计资料,认真做好《新实践 新跨越——常州改革开放30年》资料收集和系列统计报告撰写工作,共辑录39张统计图表、118页统计数据、26篇综合性和专题性分析报告,全方位、多视角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编纂工作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范燕青亲自为该书作序。二是加大“两会”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力度。为了让“两会”代表全面、客观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局与市人大财经工委合作编印了《开放 发展 跨越——常州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成就回顾》一书,收录了12篇专题分析报告,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回顾过去五年中我市发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与此同时,精心做好《常州概览-2007》编辑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2007年全市在发展、改革、创新、富民方面的积极成效,资料发布后受到两会代表的一致欢迎和好评。三是加大统计工作宣传和指标解读力度。围绕各个阶段统计工作重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定期发布统计新闻和信息的同时,拓展统计宣传渠道,创新统计宣传形式,在常州晚报开辟《数据见证生活》专栏,每周刊载统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撰写了“物价指数: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近经普”、“平均地看问题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单位的统计工作在地了”、“统计——生活中的一把钥匙”等30多篇宣传材料,加强对统计指标的诠释和统计工作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认识统计,了解统计,全面营造支持、理解、配合统计工作的社会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统计工作思路和要点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全市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统计部门工作部署,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中心,按照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要求,夯实统计基础,创新工作方法,深化统计改革,强化预警监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一、强化数据质量,树立统计权威

1、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江苏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程》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基层统计机构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监督与考核,逐步建立检查考核结果公开通报制度,从源头上规范统计行为,提高数据质量。

2、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五五法规划和普法宣传工作实际,认真制订统计法制宣传工作方案,明确统计法制宣传的重点对象、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拓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配合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不断扩充完善统计法制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全市统计“五五”普法成果多媒体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引导和推动统计“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3、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专业重要数据质量评估控制办法,定期利用部门数据和相关指标评估全市及各辖市区主要统计指标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认真开展数据质量监审检查,坚决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流程和基础数据来源,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关口前移。

4、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适应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在地统计的新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有的放矢调整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加强统计基础管理,规范统计行政行为,强化业务工作调研,提高统计服务水平,逐步将工作重心由业务管理为主转向行政管理为主,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和重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的能力,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指导、帮助和督查,增强宏观统计数据的评估、把握和监控能力,提高运行情况评价监测和统计分析研究的水平。

5、强化部门统计管理。以推进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全面小康监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以及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和协调部门统计工作职能,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协调管理和服务指导,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的统计协作制度和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断完善部门统计资料报送机制,促进统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交流共享。充分利用税务、工商、编制、民政、质检等部门的行政记录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健全和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名录库动态管理机制。

二、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科学发展

6、加强统计预警监测。面对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实时动态监测和揭示数据规律的能力,加强对工业、投资、贸易、就业、收入、消费等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分析,充分利用财政收入、用电量、交通运输量、贷款总额及增长率指标等部门行政记录,密切关注扩大内需政策效果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咨询建议。

7、监测科学发展进程。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健全统计制度方法做好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强部门联动,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评审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做好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各项数据的收集工作,加强对各项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评估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更好地发挥评价考核体系在推动江苏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8、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全面提升统计对科学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和完善信息可靠、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便捷适用的统计服务体系。围绕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和“创新发展提高年”目标,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深入开展统计分析和监测,建立适应政府决策和社会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为科学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供有力保障。

9、增强分析研究深度。增强把握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敏锐性和主动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新进展、提供的新机遇、面临的新问题,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研究,及时做好形势判析、进度分析、专题剖析、政策实施效果研析和趋势预测,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努力打造一批判断准、分析实、观点真、视野宽、方法新、质量高的统计精品。

10、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深入挖掘信息资源,加强统计信息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增强对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的捕捉意识,从党政领导需要出发组织信息,从经济生活中的亮点发现信息,从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搜集信息,从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调查信息,从正常报表中研究开发信息,提高统计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力争信息工作继续走在市级各部门前列。

11、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进一步做好统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把握统计新闻宣传的方向和重点,提高统计新闻发布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加大统计指标及数据宣传解读力度,加强经济社会生活中重点、热点问题的统计发布,积极为媒体报道提供数据信息,提高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资料提供优质服务,使统计工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12、扩大民意调查影响。以提高影响力、扩大参与面为目标,广泛开展各类社情民意调查。围绕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设备优势,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和研究工作,准确、及时、完整地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收集上来、反映上去,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党政领导制定政策、评价工作、改进服务提供第一手依据,使社情民意调查成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服务决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三、推进统计改革,完善方法制度

13、加强核算基础工作。适应在地统计后核算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对辖市区特别是城区核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完善辖市区GDP数据质量评估控制办法,改进和规范县级GDP核算工作。认真做好GDP核算制度改革各项准备工作,根据省局GDP联审的有关规定,加强与部门和专业的联系和沟通,提高核算数据与专业数据、部门数据的协调性,探索建立辖市区GDP数据质量控制联审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制度要求,开展支出法可比价增加值核算。认真研究普查年度和非普查年度GDP核算与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统计的协调和数据衔接问题,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

14、推进服务业统计改革。以省局推进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服务业综合报表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以市为总体的服务业抽样调查。强化辖市区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加强上下联动,统一调查制度,形成一个平台、一套体系,建立服务业运行情况季度资料汇编,切实提高全市服务业核算的整体水平,逐步夯实服务业核算基础。

15、改革统计调查方式。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开展企业“一套表”试点,深入研究探讨一体化的企业调查组织模式。推进建立农业生产抽样调查、农村经济核算抽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城镇住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抽样调查等调查制度。根据统计报表的清理情况,及时精简、合并和取消部分现行统计项目、报表、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精心组织城乡地域清查,全面科学地做好城乡划分工作,建立统一的市县乡三级《城乡地域库》。

16、加强社会民生统计。按照“十七大”有关民生问题的论述,探索建立全市社会民生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和统计报表(季报)制度,按照合理分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协调疏通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救济、扶贫、经济适用房等方面现有统计报表和数据资料报送渠道,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17、强化五大产业统计。围绕《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探索建立五大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投资项目跟踪监测制度,按季提供统计数据,开展监测分析。

四、完善系统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

18、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方面着手,加快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年内完成光纤SAN存储系统、本地和异地备份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的建设,网上直报等重要应用系统逐步实行双机运行,确保统计信息网络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加强对全市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在统计内、外网络接入端完成防火墙的部署和应用,加强桌面管理系统和防病毒系统的应用,确保主干网络的高效、安全、稳定。

19、推进信息项目应用。加强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数据处理软件种类。扩大使用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范围,做好综合数据库加载维护工作。加强统计电子文档管理,建立年报、定报、一次性调查的数据备份目录(含数据、程序、制度说明等),实现统计数据的归档、使用、发布等各环节的规范化。制订全市统计系统业务专网提速方案,市局与各辖市区局统计专线从2M提高到10M,提升和改善统计业务网络环境性能。

20、加强基层应用培训。加大基层统计人员计算机业务培训力度,举办第二期全市乡镇(街道)统计人员信息化应用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班,强化统计人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应用和数据处理水平,造就一支既懂计算机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统计人才队伍。

五、精心组织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21、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经济普查登记阶段各项工作,认真做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和汇总工作,加强各个环节工作质量控制以及普查数据的审核把关,提高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根据国家和省经济普查统一部署和核算方案,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工作,及时发布普查公报,组织普查数据汇编及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完成普查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

22、高水平实施各项统计调查。认真贯彻2008年年报和2009年定报制度,全面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确保统计数据客观反映江苏实际,准确、及时、全面地描绘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

23、高起点准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建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全面部署人口普查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和试点,认真组织开展对人口统计理论和普查方法的教育培训,充实业务骨干,为人口普查做好业务准备和人才储备。

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流队伍

24、加强干部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规范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办法,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主题、多形式的干部培训和学习教育。切实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工作氛围,增强全体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努力发挥统计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将反腐倡廉工作贯穿统计改革和发展全过程,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常抓不懈,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6、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讲话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坚持党组集体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恪尽职守,秉公用权,严格自律,塑造领导班子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27、切实机关作风建设。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开拓创新之风、调查研究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勤政廉政之风、力争上游之风、团结协作之风为目标,突出抓好各级统计部门作风建设,努力加强对全省行风建设的领导与监督。坚持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推进作风和行风建设的核心,切实提高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机制和部门权力内控体系,严格落实统计行政执法“八项承诺”和机关各项制度规定,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充分发挥机关各级党组织的作用,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有效改进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以作风和行风建设的新成效,迎接市级机关“万人评机关”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