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审计年鉴(2004卷)
索 引 号:014109656/2004-0000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审计局
生成日期:2004-03-31 公开日期:2008-03-3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分12个条目对2003年度全市审计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常州审计年鉴(2004卷)

常州审计年鉴(2004卷)

 

【概述】  2003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和调查项目189个。共查出违规行为金额58500万元,应交财政13027万元,已缴财政12891万元。共报送审计信息和报告233篇,有90篇得到批示和采用。市审计局领导班子连续3年获得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继续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围绕建设特大城市、推进沿江开发等中心工作,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审计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度。按时完成临时追加的预防“非典”专项资金、农村草(危)房资金、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专项资金等审计任务。出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计程序得到规范,三级复核制度得到强化,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首次运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数据开展计算机审计,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会计数据和业务资料进行筛选、排序、建立关联模块等,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财政审计】  本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认真做好200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全市共审计单位17个,查出隐瞒转移预算收入、延压滞留预算资金等违规行为金额40915万元,上交财政6952万元。市审计局对财政实施“资产负债”审计,选择12个重点专题,加大监督力度。探索绩效审计,取得初步成效。查核预算内外资金结余比上年增加67.51%;核实财政管理的24项专项基金、资金3.5亿元;促进部门掌管的基金、费及时入库达5000万元。审计结果报告得到代市长徐建明的批示:所提出的问题望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改进。

【“上审下”】  全年各级审计部门共对13个单位进行财政决算审计,应上缴财政3897万元,查出虚列支出等违规资金12818万元。市审计局在对武进区财政决算审计中,采取净资产审计的方法,不仅核实了武进区的财政状况、还查证了区政府各部门的家底;尤其是围绕城市基本建设支出方面,重点反映了政府部门及财政各部门负债与或有债务的规模情况。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该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决定得到及时落实。本次审计形成的报告模式,将对今后的“上审下”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金融审计】  年内,组织实施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及所属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区支公司200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查出违规金额6826万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经营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的6条建议;完成对商业银行的定期审计任务和对市证券公司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2003年共对16项政府投入和公益性资金投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78.7亿元)进行跟踪审计,审定700多份月度工程结算,审计金额16亿元,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对87份合同外工程或设计变更进行事前审计,每月还对财务制度的执行、工程款的支付进行审计。共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72份,提出意见和建议171条,这些建议得到有关单位的普遍采纳。跟踪审计为促进建设程序的规范和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推进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国家审计署领导的肯定,省审计厅工作组专程来常州调查总结跟踪审计的经验。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由于实行跟踪审计,南大街、怀德路和劳动路改造工程实现了“拆迁结束、审计结束”的目标。在对城北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及南大街、怀德路、劳动路改造工程4项竣工决算审计中,共审计工程结算267份,送审投资38812.59万元,核减投资1545.44万元,平均核减率3.98%。并纠正了工程量计算错误、定额套用不正确、取费有误差、隐蔽签证不实等问题,对建设程序、管理体制、招投标环节、工程发包、工程监理、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财务收支审计对建设单位管理费计提的方式、标准和监理费取费的标准进行规范。纠正拆迁咨询费计算依据不足和交警协管费、城管费列支渠道不正确等问题。同时对提前工期奖、专项奖励的提取等都提出应从严控制,加强管理,降低建设成本的审计建议。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年内,全市共对65个单位和70个领导干部(党政干部67人,企业领导3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审计局对园林局、农林局、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市供销社、民政局、计生委、文化局、计发委、经贸委、常州日报社等单位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弄清了家底,全面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资产状况,明确了责任,揭示了问题,提出了建议。审计发现主要有5个方面问题:个别单位领导对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的意识不强,当甩手掌柜;有的单位违反规定挪用专项资金;个别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存入巨款,设置账外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个别部门随意减免政府收费,减免率达50%,且无审批程序。审计部门还将发现的有关问题向市纪监部门进行了移交。

【企业审计】  全年共审计国有企业9个,确认企业资产总额26194万元,应上交财政35万元,并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的行为作了调整,对不良资产及潜亏情况作了反映。市审计局对江东化工和国光电子2个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真实性审计,共调整净资产1000余万元;揭示了企业经营和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江东化工效益大幅度提高和国光电子效益滑坡的原因;调查确认了常州化工厂1.2亿元的不良资产;提出正确处理上市与改制的关系等8条审计建议。对常柴集团江南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鉴定,确认资产负债率为146.58%,已严重资不抵债。审计为该公司顺利进入破产程序提供了条件。

【审计调查】  市审计部门对常州拖拉机厂虚盈实亏及潜在亏损情况、常州可锻铸铁厂地块转让和新厂重建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19982002年间,拖拉机厂财务账面反映实现盈利1737.37万元,审计确定为亏损6096.96万元。拖拉机厂净资产为-3321.42万元,已处于资不抵债局面,并查出了一些案件线索。

全年全市共开展审计调查17项,涉及单位213个,审计调查总金额778378万元,调查发现有问题金额54913万元,共提交审计综合报告5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16份。其中,《市本级税源结构及税收变化情况审计调查》、《外商投资软环境审计调查》、《市政建设成本审计调查》、《全市重点培育企业税源情况审计调查》、《市属10户企业资产状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情况的审计调查报告》和《某项目选址情况审计调查》等审计调查报告,对于出台本市改善投资环境、控制建设成本的规范性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从制度上、机制上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行政事业审计】  对地税、公安和质监部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把收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查找实际收费标准与法规依据的差距。并对收费方面存在的带有倾向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揭示问题,促进规范管理,又实事求是地反映困难,向省审计厅提出了统一处理的审计建议,得到采纳。

【专项资金审计】  年内主要对社会保障资金、预防“非典”专项资金和捐赠款、农村草(危)房资金项目进行审计。对市国土资源局2002年度国有土地出让金及国有土地储备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核实出让金的收支余情况,对审计中反映出的“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未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数据传递和对账机制尚不规范”、“土地收储中心建账不完整,行政经费与事业经费混用”、“市财政还未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专项资金”、“城市建设用地直接从土地收储中轧抵,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土地收储、企业改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危解困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涉及土地出让问题时,应尽可能考虑通过土地市场化运作来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内部审计】  全年共审计单位2524个,查出损失2158万元,促进增收节支452万元,被采纳的建议和意见1356条,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2起,建议行政处分2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至年底,全市有内审机构170个,内审人员76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