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民政局2009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672/2010-0000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民政局
生成日期:2010-01-01 公开日期:2010-01-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根据省市民政工作要求,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常州市民政局2009年工作总结

常州市民政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一年,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前所未有,民政工作承受的挑战和考验也前所未有。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大局,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克难攀高,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回顾与总结

1、倾力而为,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市各级民政部门恪守职责,切实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全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年共保障城乡居民32486户、63533人,投入低保资金1.3亿元,城乡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为227/月和132/月。武进区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努力推进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保同步结算平台建设,市区城市低保对象个人住院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由30%降为10%。各地出真情、使实招,通过提高救助比例、扩大救助范围、增强医疗服务能力等途径,切实解决广大困难群众的就医难题。全市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3448人次,救助金额3867万元扎实开展临时生活救助和重残救助,全年共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和重残人员生活救助金2754万元,救助17193人次。继续加大五保供养工作力度,落实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及时下拨省市各类救灾款物,妥善安排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慈善事业稳步推进,“蓝天计划”、“明天计划”、“六助”行动和重生行动扎实开展。

2、突出重点,社会化养老事业进一步发展。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养老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分管副市长居丽琴带领市发改、财政、民政和辖市区分管领导5天跑了4个城市,调研养老服务和社区工作;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季忠正在友城考察活动中专门安排赴新加坡,重点考察老年护理情况;市长王伟成邀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与常州市政府组成联合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养老事业。如此高密度、强力度地关注民政、重视养老工作,在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中前所未有的,为我们民政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强劲的支撑。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我们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认真抓好“十二五”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的初稿已经完成。开展示范性养老机构创建活动,全市8家养老机构被认定为省示范性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全市7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达A级以上标准,市区建成37个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和助餐点,全市对888名困难和特殊老人实行援助服务。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提高,范围扩大,全年补贴超过600万元。金坛市投资4000多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天宁区投资近千万元的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钟楼区投资近6000万元的常州聚福苑老年公寓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

3、加强保障,双拥优抚安置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力推进第九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区)的创建工作,认真组织考核、推荐、申报工作,金坛、溧阳等5个辖市区创建成功。不断加大军地互办实事力度,全年共投入资金8350万元,为部队办实事250件,向部队赠送慰问金及慰问品总价值达1517万元。指令性安置随军家属22人,货币安置72人,发放自谋职业扶助金446万元,行政调配和货币安置率达100%。落实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各类抚恤优待对象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现城乡一体化,市区标准达6480元;农村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全年达8000元以上。出台《常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重点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题,继续做好新办、补办和调整评定残疾等级工作。继续实行以货币安置为主、就业安置为辅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安置,全年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569名,发放安置金3405万元,货币安置率达99.7%,安置率100%。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精心组织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免费为全市900名退役士兵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际参训率达94.5%。搭建就业平台,举办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服务。扎实做好军休服务工作,落实好“两个待遇”。

4、务实工作,社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和公共服务平台、星级社区评比达标活动,钟楼区、天宁街道等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积极推行社区事务准入制,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提高社区经费,保障社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加强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将计生、劳动协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统一管理,实行同工同酬。社区信息化平台建成运行。深入开展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薄弱村”治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异地商会登记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浙江商会等5家商会相继成立;建立常州民间组织服务网,开通网上辅助年检和快速登记服务通道,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一年来,共命名新生地名128条,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任务。顺利实施设立武进区两湖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区划地名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顺利推进,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按时完成。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溧阳、天宁、钟楼婚姻登记机构获得2009年“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妥善处理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初步解决了塔陵遗留问题。

5、夯实基础,“项目民政”和“法治民政”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灵活整合民政资源,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一批民政项目得到快速推进。目前,我市已立项待建和在建项目50个,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超10亿元;编制储备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近2亿元。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市德安医院迁建工程列入今年全市60项重点工程,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投资1000万元的市烈士陵园三杰纪念堂、烈士骨灰存放室工程进展迅速;市殡仪馆新馆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与此同时,认真梳理汇编民政常用法律法规,推出《民政服务指南》,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行政职权网上公开运行,确保66项民政行政职权阳光操作,方便群众办事。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与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也凝聚了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尤其在项目民政建设中,缺乏项目工作的行家里手,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监管等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力度不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形势与分析 

2010年是我们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更是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今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将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前进,我市“三保三促”的发展目标更将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都为我们做好民政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前行的过程仍很曲折,产业调整的“阵痛”仍然存在,各项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很突出,尤其对于我市而言,经济外向依存度较高,要素制约明显,产能过剩严重,经济转型和提升任务繁重,这就对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保民生”的压力依然十分巨大,民政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在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中、在与先进城市的对表中、在和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合拍中,审时度势找定位,励精图治谋发展,迎难而上争主动,创新理念促转变。

1、与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方式亟待主动转变。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问题,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从终极意义上说,则是发展成果的分配和享用问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求表现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其各自内部结构的和谐统一。随着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有效实施,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我们也看到,在此过程中,上层建筑领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加速,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落后等等,这就使得原本就滞后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更加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政府迅速转变角色,加大社会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承担着越来越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民政部门,更应该加快转变管理和服务观念,强化职能意识,立足自身,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积极拓展,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力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践行民政服务宗旨。

2、与先进城市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相比,我市民政工作亟待奋勇直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以及民生目标的逐步确立, 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民政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全国各地民政工作呈现出一片你追我赶、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如广州市投资2.3亿元建成广州市老人院,成为该市标志性的老年项目;杭州市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关于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社区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2006-2010年)》等文件,为全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宁波市设立“81890(拨一拨就灵)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居家养老的服务功能和安全系数,使该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为全国的表率;青岛市创办的“关注老龄社会,共建和谐家园”论坛,已成为全国发展老年文化的品牌论坛,创建的敬老一条街,更成为青岛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比之下,我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注重创新的品牌意识,特别是一流的工作业绩和满腔热情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动力。为此,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增强果敢的决策能力,锐意创新;不断提升主动的协调能力,争取支持;不断提高强大的落实能力,奋力赶超,才能使我市民政事业在全省、全国取得相当的地位和水平。

3、与我市其他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相比,民政项目建设亟待迎头赶上。我们感到,无论是与国内先进城市,还是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我市的社会事业特别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方面,都有着骄人的成绩和相当的地位。相形之下,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政事业,以及社会发展重要标志的民生项目建设,却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很多“短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综合城市功能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以加快发展的理念来衡量,存在着创新思路少、多元投入少、品牌项目少和畏难情绪多的“三少一多”现象;以项目民政的理念来要求,则缺乏大手笔、大投入、大项目;再以资源优化的理念来评判,摊子大而不精,项目散而不优,资源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超前思考、精心谋划,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敢于争位、埋头苦干,全力推进我市民政事业跨上新台阶。

 

201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