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索 引 号:014109496/2011-0000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2011-01-05 公开日期:2011-01-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1年市科技局重点工作
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推进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实施,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是创新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园区工作体系,围绕“一核八园”组织实施100项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提升省级科技产业园建设,制定和完善支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聚,引导各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发展;做优做特创新专业镇,选择产业特色鲜明的行政镇,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等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村镇成为特色经济集聚发展示范区。二是创新企业壮大工程。积极发挥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支持优势企业和创业成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重点推进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先锋企业;探索建立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新机制,努力推动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的结合。三是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加快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引进和建设重大研发机构;加快重大创业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投入力度大、产业关联度强、能快速形成产业集聚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引导“一核八园”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快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支持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网(常州)电气设备检测中心等建设,加快“两站三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创新人才引领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组织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加强人才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全方位提供保姆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提升创新成果在常州转化、产业化的成功率;强化项目引导,积极帮助、推荐优秀人才申报各类上级人才计划及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经费支持,使创业企业突破初创期资金瓶颈并迅速发展壮大。五是产学研合作深化工程。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探索合作体制机制,组织举办“5.18”等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凝练技术需求,推进企业引进创新成果或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核心技术;加快推进科教城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教城“全市创新引擎”功能;建立健全产学研服务体系,建立由专家、成果、人才、技术需求等信息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共享数据平台,完善成果评估、价值认定、信用担保、产权转让等中介服务。六是创新环境支撑工程。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发挥科技、财政和税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有效落实各项创新政策;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积极争取省级“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积极探索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新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建立创业资本、金融资本与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常态对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进一步实施企业专利战略,加快建设一批百件专利企业,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争创知名品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营造创新文化,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和科普宣传,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充分宣传我市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成功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二)推进农业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统筹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型社会。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我市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平台和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到2011年底,整体形态基本形成,科研实力有效提升;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带动农村增收;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市级优秀农业高企培育,新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科研能力。围绕我市农业科技领先的涉农企业、院所,集中集成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及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推进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重点开展分子育种技术、集约化种植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农业生物制品和精深加工农产品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新型生物保鲜技术,延长食品货架期;开展动物营养及饲料转化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安全、高效、全组分饲料;开展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建立包括气象、环境、水、土壤、肥料、饲料、动植物等在内的农业数据库系统,建立农业信息共享体系、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农业生产智能系统。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交流活动。依托农业科学研究院平台协调我省权威农业科研单位与我市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开展项目咨询、技术对接、人才引进等交流对接活动,引进或合作开发关键技术;组织涉农企业赴日本、澳新或以色列等农业科技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农业技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和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三是大力推进民生科技进步。加强民生科技载体建设,组织实施医疗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低碳技术、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项目及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彰显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开展农产品有毒添加物潜在风险分析评估及技术防范研究;结合数字农业技术,开展场地、生产、投入品、采收、清洗、预处理、运输全过程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开发农业节能、节水、节材等新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的综合能耗和污染水平;开发生态构建、生态修复、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及关键技术研究,为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医疗保健、低碳科技、生态科技示范工程,针对术后康复、建筑节能、公共照明、废弃生物质回收、河流湖滨环境修复、老小区人居环境改善等开展技术研究。
  (三)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一是切实加强学习调研。针对市委、市政府新的要求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组织相关调研活动,要做到深入基层、企业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前瞻性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围绕创新型园区建设群策群力、开放思路、创新工作,快速打开新局面。二是切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结合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党务和行政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平台,进一步梳理各项党务和行政事务,拓展公开范围、深化公开程度,努力使每一项权力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分解目标,与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推进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风险防范监控和惩治腐败体系,强化制度执行,逐步形成权力规范、阳光运作、部门防控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四是切实提升管理效能。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结合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利用项目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结题验收率,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