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7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496/2007-0000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2007-01-12 公开日期:2008-06-0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7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是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的攻坚之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开放配置国内外科技资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主要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7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35%;全市R&D投入占GDP的比重1.6%以上;开展重大产学研活动10次,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引进国内研发机构20家;专利申请量达到35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探索建立创新型城市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向各市、区、各部门的延伸。制定“常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常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纲要及目标任务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时序进度,全面分解落实,制订详细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加快建立健全上下联动、覆盖全社会的创新工作体系。

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新认定创新型试点企业2530家,使试点企业总数达到50家左右,提供“绿色通道”支持,在科技项目立项、产学研联合、国际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内涵和规模。

实施创新项目带动工程。围绕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特色产业科技等7个市级科技专项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100个重点项目,鼓励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省和国家的重点项目,重点培育能体现国家、省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群。

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中科院常州中心建设,新建一批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增强创新能力。完善提升高新区创业中心等3个国家级、1个省级创业平台建设。引导辖市区及民营资本创建一批科技创业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重点支持30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建“一站两中心”20家。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组织实施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公开招标,引进35名领军型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引进和培养20-3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对科技型企业家及科技人员的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在整合科技资源、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开展创新环境优化工程。认真落实好国60、省50、市40条政策措施,特别是我市40条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意见,鼓励有条件的辖市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区域性政策,用政策推动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政策享受的主体,切实推进做强企业,做大产业。

(二)实施高新技术“三倍增”计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质态优化

超额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计划。围绕电子信息及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三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达到 1500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00家,力争到三季度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00亿元,全年超额完成目标,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5%。

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以园区建设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和“三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高新区建区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公司、科研机构和技术管理团队,加快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组织输变电产业等申报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使我市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家。按照“凝练优势、突出重点、品牌战略、集成创新”的原则,提高现有特色产业基地贡献率,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

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试点、示范,国产网络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和纺织、化工、机械行业缩短工艺流程等新技术应用,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三)实施四项农业科技计划,支持新农村建设

实施农业科技重点计划,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加快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成果应用、普及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线,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025项,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继续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力度,鼓励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举办农业科技对接活动,引进农业技术成果。

实施载体建设计划,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增23家农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3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园区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加强考核,优胜劣汰,园区总数保持在15家左右。新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充分发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应用和带动农民致富的主体。

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显著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改善农民生产环境。开展农村社区生活废水处理、饮用水安全、节能节电等技术研究与示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改善农村信息环境。

实施信息化培训计划,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星火培训工程,运用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00人次,创业培训500人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土科技人才。建立我市特色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规避种养殖风险、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加快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公共卫生科技工作。围绕影响人民健康的危重疾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实施传染性疾病、危重疾病、常见多发病的快速检测等卫生科技项目50项。实施“三药”科技项目15项,重点推进“三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

推进公共安全科技工作。重点进行食品安全监控与检测、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其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推进公共环境科技工作。开展废水有机毒物去除与控制、微污染水体修复、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努力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推进公共服务科技工作。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旅游、物流、市场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科普事业,抓好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推进“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活动;支持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社会事业类其他科技项目。

(五)开放配置科技资源,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科教城建设。加强中科院常州中心和南大、东大常州研究院的建设,建成智能机械、数控技术、能源环保等分中心和实验室。加强经、科、教结合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现代设计制造中心。加大引进力度,落实科教城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大院名所入驻科教城。

推进与名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强合作研发机构建设,新增20家中试基地和合作示范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成果来常州转化及产业化,新增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大力引进专家人才,与我市科技型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和课题研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以“俄罗斯中国年”为契机,继续加强对俄合作,依托轨道交通、三药、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对欧美、日本等的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组织重点活动5-8场,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以国际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为目标的载体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各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与日本国北九州市、俄罗斯萨马兰州等的政府间科技经济合作的工作机制。

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组织实施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计划,以科技资源集成共建和开放共享为目标,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特色业务和服务能力建设,创建科技中介服务品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

(六)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做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明白人、中介机构代理人等三支队伍的相关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人员业务水平,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加强与报纸、电视等媒体合作,做好案例分析,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抓好“4.26”等重大活动的开展,让全市各层面了解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

实施知识产权计划。实施专利转化实施计划项目40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推动全市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促进更多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中介机构扶持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做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上,在武进和溧阳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好联合执法行动。筹建常州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中心,为我市相关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服务。实行专利行政执法专家咨询办法,确保行政执法高效、公平、公正。积极参与长三角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七)加强科技基础工作,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为向上争取打下坚实基础。争取常州承担更多的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推进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建设。

开展“两创”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科技部关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各项指标,组织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力争再次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金坛、溧阳也力争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在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的基础上,争创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

组织系列科技活动。组织好中科院成果展示洽谈会、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会议、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会、先进装备制造研讨会、领军型归国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签约仪式、知识产权工作会、国际科技招商活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汇报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会、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发布会等科技活动。

加强科技管理。加强全市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全市重点科技工作目标、重要指标季报和督查制度。抓好科技项目的组织申报,建立项目备选库和重点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召开项目督查和推进会,对列入市重点的项目以及对各辖市区科技项目的投量、投向、实施进度、获上级立项数、支持经费数、结题数等进行综合考评。

加强科技宣传。会同市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创新、创业、创优”典型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单位宣传各地重要科技活动、重大科技成果、重点科技功臣,大力营造重视科技、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加强科技统计。要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成效等科技统计工作,尤其是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例,要鼓励大中型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同时加强与统计局的联系协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客观真实地把企业研发投入反映到统计报表中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