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6年常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
索 引 号:014109488/2006-0001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06-01-13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2006年常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作出了说明
2006年常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

2006年常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策和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育人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就教育体制改革、区域教育资源统筹、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完善和提高。同时,积极鼓励、指导有条件的辖市区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活动。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各辖市区有序推进各自教育重点项目、全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同时,市教育局将重点实施省常中原地整体改造工程,力争年底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加快建设一中教学综合楼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新北职教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全面启动刘国钧职教中心民营分校建设;加快大学城东区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协助推进常州卫生学校新校区建设和常州文化艺术学校新校区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实施主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辖市区实施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和学校内部的关系,不断完善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整体格局;修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价体系”,开展第二批14所学校的中期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认真总结实施主动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常州市信息化建设窗口学校”评比活动,努力探索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的新途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举办第二届“信息技术运用教学之星”评比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继续办好常州教育信息网,启动常州教育政务网新一轮改版,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新建“新课标教育资源”、“常州教育视频资源”,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

五是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证书培训和国内高档次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社会培训的品位和吸引力;大力发挥常州市民学习中心和常州学习网的功能和作用,切实加强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利用职(技)校资源,实行职业学历教育与各类培训并举,广泛开展社会培训;着力推进现代农村教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

六是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大力开展各种中外学生交流活动,积极启动中小学教师“海外交流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提高中外合作项目的档次和数量;鼓励和支持创办外籍学生专门学校或国际班,切实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二)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平体系。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力争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春晖工程”,强化智力支农内涵建设,开发一批选题新、制作精、实用性强的精品教学资源;切实加大对薄弱辖市区的扶持力度,不断缩小地区教育差距。

二是进一步促进公平教育。首先,努力缩小群体差距。深入实施“蓝天计划”,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吸纳力度,着力规范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开展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落实流动儿童少年专项经费,大力扶助通过审批的简易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进一步加强帮困助学工作,全面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对聋哑、智残等弱势学生的免费入学政策;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推进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力争建成1所教育部特教示范学校。其次,努力缩小学校差距。深入推进“金边工程”,切实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政策扶持和物质保障力度,同时继续调整施教区,不断扩大优质学校施教范围,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启动“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程”,进一步加大城镇重点校、骨干校对农村薄弱学校在师资培训、教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着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星级、示范、实验、重点校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优质学校“回头看”工作,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各类学校中的比重。

三是着力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加快实现各类教育的相互沟通和开放,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点的社会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设良好条件。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加快幼教改革步伐,加强0-3岁亲子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召开常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构建和完善普职教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立交桥”。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探索构建中、高职学校专业对口衔接和办学合作机制,切实做好高职院实行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衔接工作,协调推进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工学院的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和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着力推进社会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继续深化社会用字管理和推普工作,积极启动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

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督政作用,联合开展对辖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督查考核,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减负、控辍等专项督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督学作用,修订完善《常州市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细则》,研制《民办、民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细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科学指导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品位。

(三)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平安校园、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为抓手,以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科技教育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道德认知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办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首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的经验总结和阶段反思工作,积极实行学生成长记录袋信息化管理,大力探索教育教学多元评价方式,坚持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稳妥务实地推进中考、中招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尝试开展部分四星级高中免试直升和外地招生工作。其次,扎实推进高中课改。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以样本学校为龙头的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另外,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新一轮专业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认真实施省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力争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旅游商贸等专业的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

三是不断加强体卫艺和国防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两条一规”,开齐开足体育、艺术、健康课程;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方案,组织开展“常州市中小学生器乐、舞蹈、书画摄影比赛”、“育苗杯”田径比赛等各类竞赛和活动;着力加强学校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高中生军训工作,召开军训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四是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省实验小学、示范初中和高中教学例会制度,继续加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研究;严格执行减负工作“五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质量良性循环体系。

五是着力推进教育科研。认真做好“十一五”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重点关注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改革中小学课题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第二轮教科研基地申报工作,切实增强其辐射和示范作用;着力推进做中学、公民教育等重点项目研究,凸现重点项目的实践价值。

(四)大力推进人才强教战略,精心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是进一步强化师德教风建设。召开全市师资工作会议,出台《常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见》,不断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通过评比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举办师德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高尚师德,并建立健全师德教风的教育、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进一步规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从教行为。

二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研制《常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课堂点评等为主要形式,举办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新市民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过关、高中新课程、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等系列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加大对农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2006年,将适时召开校本培训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

三是进一步加速形成教育人才高地。积极协助在常高校推进“青蓝工程”、“特聘教授计划”,不断增强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总体实力;出台《常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级阶梯”建设和教育硕士培养工程,开展新一轮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评选工作;出台《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名教师工作室”运行,出台《常州市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导师制试行意见》,全面启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造就一批在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

四是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聘用制、合理流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校本研训制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多元评价制度。大力规范和创新教育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长专业成长信息库,着力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继续开展公推公选校长工作,适时开展校长职级制工作调研,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大力推进教育行风建设,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召开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大会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建立健全普法宣传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巩固和深化学校制度建设,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和第三批依法治校先进校复查工作;切实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规定和要求,大力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有效实施行政许可项目,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二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大会,构建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大教育内审工作力度,继续实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生考试、人事任用等环节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深入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活动,全力治理教育乱收费。

三是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深入推进“创建最安全学校活动”,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管理,积极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认真接待和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积极消解矛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四是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以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为重点,以加强机关效能监督和机关形象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倾力倾情为民办实事、好事,确保全市教育系统作风有新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系统的满意度明显靠前,更好地为创优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