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29/2019-0009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义务教育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办发〔2019〕72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9-06-19 公开日期:2019-06-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我市“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贡献教育力量,特制定《常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至2022年,全市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建立100个市级基地,形成100门精品课程,创建100 所示范学校,评选1000名优秀导师,表彰10000名优秀学生,在全市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引领。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任务,杜绝“只劳不育”“以劳代惩”“劳而不荣”现象。
  (二)坚持实践体验。将实践体验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实践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三)坚持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
  三、重点举措
  (一)科学建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1. 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类课程。学校要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类课程。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课时;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可以以主题教育的方式集中安排,确保课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执行课程方案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职业院校保障实践性教学课时和定岗实习时间。
  2. 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学校要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堂,加大劳动价值观培育,加大劳动操作和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的培养。加快推进学科创新实验室建设,建好学生自主探究平台。
  3. 积极开发开设劳动实践类校本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课程。高中阶段学校应普遍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学农、学军实践。职业学校要发挥职业体验中心资源优势,积极为其他学校提供职业技能类实践服务,形成校本特色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
  4. 创设劳动实践岗位。学校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各类劳动实践岗位,绘制劳动实践岗位图谱,引导学生制定劳动实践公约,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的局面。
  5.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大力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
  6. 开辟种植养殖区域。学校要尝试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探索开展无土栽培,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倡导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开展养殖。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7.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
  8. 切实转变学生观念。学校要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9. 合理安排劳动作业。学校要明确各学段学生普遍应当参加的家务劳动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大力表彰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校外劳动实践教育
  10. 打造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统筹全市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建立“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各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分步建设并挂牌100个左右市级基地,构建劳动实践教育大课堂。各地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力争做到每个辖市区至少有一个规模适度、运行规范、品质高端、学生欢迎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师资充足、课程完备、体系健全、运营良好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探索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11. 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依据全市“七彩德育”体系要求,挖掘劳动实践教育元素,分类研发100门劳动实践基地课程,形成全市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课程导航图。职业院校要对接中小学劳动实践类课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职业体验项目课程。
  12. 丰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方式。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将研学旅行和志愿服务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职业体验活动,小学阶段侧重于职业感知,初中阶段侧重于职业认知,高中阶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德育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学校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公德。
  13.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学校要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数量和质量。学校要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14. 发放劳动实践家庭护照。鼓励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门票减免或其他优惠服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探索发放“常州市学生劳动实践亲情护照”。持该护照的家庭至指定实践基地(场馆)参加活动,逐步推行学生减免及家长优惠的政策。
  (五)不断完善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
  15. 探索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各地各校要将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优化综合素质评价表,将具体劳动时间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16. 建设劳动实践教育信息化平台。依托常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享去APP”平台,优化劳动实践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主管部门—学校—基地—家庭多方对接,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助推劳动实践教育深入开展。
  17. 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督导评估。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劳动实践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保障。市区两级建立劳动实践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加强指导。成立“常州市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站”(办公室设在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负责开发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
  (二)加强师资保障。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支持学校配备好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类课程专兼职师资,在教师绩效考核、评优选先等方面同等对待,保持劳动实践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劳动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发改部门会同教育部门适时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收费标准。文化广电和旅游等部门对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实施场馆、景点、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部门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费用。
  (四)加强安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自行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并与企业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安全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指导,通力合作,创新机制,宣传推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