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公安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05/2023-0024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公安局
生成日期:2023-02-24 公开日期:2023-02-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公安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常州市公安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常州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和部厅关于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打造规范公正的执法执勤体系为目标,以全力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严格监督管理,努力打造全省规范执法先行区、示范区。全年未发生一起败诉或法院判决无罪案件,10家单位、14个民警被评为全国全省执法示范,获评国家级荣誉数量全省最多。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政治建警,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市局党委带头学在前、做在先,先后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6次、交流研讨5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最新政治理论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忠诚保平安”“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大调研、大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领导干部赴瞿秋白纪念馆进行党性教育,并开展专题党课。在“五四”“七一”“十一”等节点,组织交流研讨、缅怀先烈、事迹分享会等思想引领活动130场,用主流声音占领全警意识形态主阵地,进一步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强化正风肃纪。坚决贯彻政法工作条例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请示报告、民主集中、党务公开等制度,修订“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议事决策规则等规定。

(二)法治引领,全面夯实法治规划。一是强顶层设计。印发《常州公安法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常州市公安局“八五”普法(2021—2025年)规划》,聚焦六大体系建设擘画“十四五”奋进蓝图,确保常州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构建“1+5+N”执法监督新格局,压实纪检监察、政工、信访、法制、督察等监督部门分工负责作用,明确其他警种部门条线监督职责,形成横向联通各警种、纵向贯穿各层级的执法管理网络,实现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完善闭环管理。二是强组织推动。围绕“211”行动执法规范“争先”工程及五大牵头项目,聚焦规范执法运行、压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提升执法能力等方面确定六个重点项目着力攻坚提升。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进步”工作机制,每月执法规范化建设联席会议听取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制定重点工作推进表挂网实时公示完成情况。专题召开法制大队长会议,围绕省厅考核指标、重点工作推进、品牌亮点打造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深入查摆问题短板,列明下步工作措施,确保年度考核全省前列。三是强示范引领。贯彻落实市局党委品牌特色“独树一帜”部署要求,重点在重组执法监督格局、深化源头执法管理、提升办案中心应用质效、强化智慧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强做优,加强典型培育,其中“1+5+N”合成监督模式、案管室等级化管理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钟楼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推荐申报“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创建实践示范点。发挥执法示范单位引领带动作用,总结高新区(新北)分局、遥观派出所先进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要求对标找差、见贤思齐。持续巩固普法领先地位,市公安局被评为“八五”普法履职先进单位,6家单位、4名个人荣获全省全市“七五”普法先进“法护成长”立体化普法项目获评全市优秀项目。

(三)做强主业,全力维护平安稳定。一是坚决捍卫政治安全。(涉密)。二是严打整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推进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养老诈骗等专项打击行动,打掉5个恶势力团伙,现行命案、“两抢”案件连续6年保持全破,攻克3起20年以上命案积案,抓获潜逃境外3年的红通逃犯1名,破获“八类”“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4.3%、17.3%。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发问题,创新“管、教、打、压”战法,实施向监护人民事追偿制度,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预警库”,对首批100名重点对象落实“2+2”帮扶模式,受帮扶对象违法犯罪大幅减少。全面推进街面巡防、巡逻处警、巡防快反“三个一体化”建设,完善“所队守点、机关巡线、板块控面、社会动员”大巡防格局,开展“拉车门、拔钥匙、关门锁”扫街行动和“零点行动”,今年全市4类街面侵财警情同比下降28.1%,5个重点综合巡区4类街面侵财警情同比下降13.3%。创新“一老一小”查找机制,找回3000余名走失老人和儿童。推进“常安”清查、乱点整治,全市48个商业综合体和挂牌整治地区的警情案件均大幅下降。四是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创新“数据战疫”机制打法,为“313”疫情全市实现一个周期内“清零”、“425”疫情社会面一夜清零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围绕市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专项巡察反馈意见,市局党委专门成立市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专项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多次召开推进会、部署会专题研究整改工作,针对3个方面16项共性问题和9大类14项个性问题,制定全局性整改方案和清单,逐一压实责任、制定计划、明确要求,坚决抓好整改落实。牵头道路交通、群租房2个专业委员会,提请出台《加强新时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常州市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条例》,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群租房、危险物品、基层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侦办全国首例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案和全省首例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案,全市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下降21.9%、15.7%,拍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宣传片》,会同教育部门组织60万学生家长观看,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四)融入大局,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实施服务“532”发展战略“十大行动”26项措施,建设服务保障“两湖”综合警务服务保障中心,推出“龙e处”、小客车登记预查验、经济案件受立案中心、境外人员服务点等便民利企新举措。推进“金融铸盾”工程,侦破虚开发票、串通投标、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等案件69起,破获全国特大虚开、骗取留抵退税案获市委陈书记批示肯定。开展重大经济犯罪、金融风险前瞻研究,围绕招投标、保险理赔、停贷断供等领域开展风险研判,有效服务领导决策。市局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相关做法在“服务保障‘532’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上受到社会各界肯定,专题调研荣获全市一等奖。二是创造更好政务环境。深化“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实体化运作“网办中心”,实现165个事项网上办理,全年网办115.2万件。全力推进“减跑动”“减材料”攻坚行动,派出所“综窗”街道(镇)全覆盖,建成“3公里便民服务圈”。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打造“常安联盟”社会动员品牌,动员2.7万名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平安守护”行动,征集违法犯罪线索3439条。三是创造更好人居环境。成立由盛蕾市长为主任的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深化交通畅行工程,完成第二人民医院等7处交通堵点“微改造”,加强44条主次干道、5条商业大道“乱停车”治理,城区80%主干道实行“绿波”控制,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万个、学校地下接送中心5个,“交通健康指数”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平均通勤时耗”全国主要城市中最少,着力打造新时代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常州样板”。建设“智慧旅游”平台,规范旅游警察建设,景区涉旅警情下降27%。深化长江大保护,健全长江流域禁捕执法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污染防治、文明养犬等工作,科学调整烟花爆竹禁放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护航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实施“法治安商”工程,出台涉企刑事案件办理工作规范,配套制定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子规定,依法慎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财产强制措施。积极探索企业行政合规体系建设,完善轻微违法行为轻罚免罚制度,研究公安重点领域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为服务经济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五)改革驱动,全面提升警务效能。一是法治保障。出台《关于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工作的意见》,建立“大三长”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公检法在特别重大、疑难、敏感案件或国家级督办案件上的协调配合。加强和改进复议应诉理赔工作,建立审前风险评估、审中沟通协调、审后整改反馈、定期疑案解析机制。治安、反恐等部门出台养犬管理执法手册、涉恐行政处罚执法指引,制定规范集会游行示威行政许可等执法提示5件,发布典型案例21篇,为一线执法执勤提供明确遵循。二是靶向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全局共性、县分局个性执法突出问题清单,实行挂牌整治,落实盯警盯案,全力推动问题“连根拔起”。建立警种案管机制,召开执法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分析突出问题,明确监督重点,夯实主体责任。先后开展交警现场执法、刑事抓获人员打击处理情况调研,帮助警种更好发挥条线执法管理主体责任,调研分析报告受到副市长、公安局长于贵平批示肯定。三是重点整治。持续开展“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逐利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倒查2020年以来警情案件,清单式滚动梳理,项目化重点整治,4件制度被省厅收编推广,实现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和长效常治的无缝衔接。牵头肃清流毒影响重点案件排查工作,严格按照排查范围、重点、方式,逐人逐件过堂,坚持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四是智慧监督。以智慧警务赋能执法信息化,研发刑事抓获人员措施统计、电子卷宗比对分析、政法协同推送统计分析等执法监督数据分析模型,提升“智慧监督”水平。全面应用新警综平台执法办案系统、政法业务协同平台,加强执法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全市执法办案场所全覆盖,全市共生成电子笔录10万余份,同比上升129%,实现案件网上“单轨制”流转、执法办案实时监督。坚持“科技创新、减负增效”,全力保障疫情常态化下的执法办案,推动远程取证、远程讯问、远程估价等“远程”系列智慧执法系统应用,有效提升办案效率,减少办案成本,其中远程取证系统平均取证时间缩短80%,出差费用减少600余万元。

(六)强化监督,打造执法示范高地。一是实现源头规范执法新突破。自主研发执法质态评估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每月执法联席会议通报派出所执法质态,对连续排名全市靠后的派出所开展“点对点”帮扶,检查结果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并作为案管室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先后对7个派出所开展“体检式”执法检查,帮助理顺案管机制,筑牢源头“堡垒”。加强“标杆式”案管室评选,对14个派出所开展实地评审,2个四星级以上案管室开展“回头看”,动态调整案管室等级,现全市四星级以上案管室占比30%。二是实现中心提质增效新突破。分管领导带队赴苏州张家港、南通海安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考察学习,助推钟楼打造常州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样板。进一步强化人员配备,拓展服务保障,完善运行机制,中心全面配备“警银通”系统、涉案财物“可视化”“一体化”管理系统。在钟楼试点建设经济犯罪案件受理中心,开设民营企业报案咨询综窗,实行受立案经侦、法制双阅卷、双把关,严防不作为、乱作为。出台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施办法,七个中心全部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推动刑事速裁工作,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三是实现执法责任体系新突破。落实政法领域改革要求,切实做好执法监督“后半篇文章”,制定《常州市公安局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压实执法责任。与“从严办”形成责任落实合力,协同完善问题汇聚、核查会商、分类推送、盯办督办机制,定期推送上级执法检查、专项执法巡查、复议诉讼办理、民意监测核查等过程中发现的执法问题,有效打通责任落地“最后一公里”。

(七)聚焦能力,全面提优执法水平。一是抓法制力量专业化。全面调研法制队伍及法律人才建设情况,按照培养、任用、管理、考核等四方面提出优化举措,推动法律专业人才回归法制、案审岗位。出台《常州市公安局法制员管理办法》,完善选聘、履职、管理、保障等环节,开展法制员专业能力测试及培训班,更好发挥法制员在规范源头执法中质检作用。强化专业培训,组织参加市律协刑辩人才培训班、疑难案件旁听庭审,举办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集训班,不断提升法律专业水平。二是抓执法行为标准化。紧盯现场执法规范,编印《民警日常执法执勤规范一本通(现场执法篇)》,对23个派出所开展模拟警情抽测,组织巡特警民警集中培训接处警工作,提升现场处置应对能力,常州市局“四维”发力规范街面警情处置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强化案件规范办理,举办主办民警培训班,组织全市办案质态较弱的民警61人参训,从培养执法理念、剖析执法问题、提升侦讯技巧等方面针对性提升能力。加强典型选树,40名主办民警被评选为“最佳执法民警”或提名,其中4人荣立三等功。三是抓学法考法常态化。坚持党委中心组定期学法、年度述法,落实科级干部任前考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所队长接警办案等制度,评选所队长接警办案十佳示范警情、卷宗,为全市执法办案作出表率。出台2022年民警学法计划和全警执法能力实战训练计划,常态化开展季度法律知识抽考,网上法律学校参学参考率100%。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执法标准等内容纳入年度学考任务,在新警入职、警衔晋升等培训班中专题授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理念还不端正。个别板块、警种缺乏对执法工作的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缺少抓规范执法的措施。少数民警将监督与执法相对立,没有看到帮助减少问题的深层次作用,不愿、不敢在监督下执法;部分监督主体开展工作不够坚决、有力。

二是管理机制还不严密。齐抓共管合力还不够紧,部分警种案管机制落实不到位。源头执法管理工作仍存在流于形式、应付考核等问题,“体检式”检查发现存在案管警力配备不足、案件卷宗自行保管等问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各地应用情况不平衡,看守、送押等基本保障还不到位。

三是制度执行还不刚性。个别单位和领导在上级部署的工作和出台的制度执行上仅满足于开会发文件,没有实实在在做好跟踪反馈、检查督导、执纪问责等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刚性,跟踪反馈和检查督导机制不完善。在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过程中,个别分局推进缓慢、效果不佳。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把握关键抓品牌建设。打造源头执法管理全省“名片”,在原有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执法质态评估系统,更实时、客观、全面评估质态,充分辅助案管室调整工作重心,营造全市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打造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国“标杆”,推动溧阳、金坛、天宁新中心建设,推动技网侦资源整合,配套司法援助、社会调查等部门入驻,实体化运行侦协办、速裁法庭,因地制宜打造好用、管用、愿用、爱用的中心,指导钟楼建成全国“标杆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动常州法治建设多点“开花”,加强全国全省执法示范单位、岗位的宣传包装力度,加强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法制员队伍建设等经验做法的总结升华,让常州法治公安建设亮点更鲜明、成效更显著、成果更显现。每个县分局对照“全省可推广、全国有影响”的目标至少创1-2个执法亮点品牌,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水平。

二是把握需求抓法治保障。加强疑难案件办理法治保障,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公检法联席会议机制的工作意见》,牵头相管警种加强与检、法对接,定期召开“大三长”“小三长”联席会议研究执法疑难问题,统一执法思想和法律适用,及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执法办案实践。加强敏感案事件处置法治保障,加强对涉政、涉众、涉访及新型犯罪的打击研究,健全与情报指挥、网安、新闻中心等部门的日常沟通联络机制。持续实施“法治安商”工程,审慎采取羁押性和财产性强制措施,落实“守违不罚”“轻微不罚”,为服务“532”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是把握重点抓执法监督。持续巩固“1+5+N”执法监督新格局,将执法监督融入市局“大监督”格局2.0升级版,充分发挥执法管理委员会抓总议要作用,完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强化警种条线监督主体责任,进一步畅通问题发现、整改反馈、责任追究流程。开展常态化巡查,市县两级案管中心(室)落实“日研判、周通报、月总结”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执法六要素巡查,实现执法办案与监督管理全要素融合、全覆盖监督。开展点穴式治理,坚持问题清单制度,科学评估全市及各地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情况,下发年度整治任务目标,阶段性跟进督导,确保问题永久性“铲除”。根据热点难点、领导关注、上级通报等掌握整治阶段性突出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确保问题发现在小、整改在早。开展信息化监督,搭建市局管理平台,整合远程取证、可视化涉案财物、警银通、案管柜等系统数据,实现“一键式”统计,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开发立案审查超期提醒,异常预警数据等模型,研发电子卷宗自动导入系统,不断服务监督实战。

四是把握短板抓主体建设。加强全市法制(案审)民警队伍建设,推动法律专业人才回归法制、案审、侦查等执法岗位,确保法制部门机构设置和警力配备与承担的形势任务相适应。严格法制员队伍管理,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组建法制员后备库,对“体检式”检查及执法质态评估系统应用排名落后的法制员倒查履职尽责情况,不在岗在位的同步追究所在单位责任。丰富学法考法形式,探索执法执勤民警实战能力测试,配合实训办做强模拟警情处置考核,创新各种情形抓捕、押解的应对处置考核,及时将各类操作指引、执法提示拍摄成教学宣传片,方便一线执法执勤民警学习掌握。加强主办民警队伍建设,重新确认新一批名单,动态调整主办资格,推动执法责任制有效落实。持续推进季度抽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考察,推动提升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